臺中市愛心食物銀行榮獲行政院「第五屆政府服務品質獎」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推動的「愛心食物銀行」,代表臺中市政府參加行政院「第五屆政府服務品質獎」服務規劃機關類評選,在全國60件參選專案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市府社會局王秀燕局長今(19)日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卓越堂接受副總統吳敦義頒贈獎牌及獎金十萬元,全體與會的工作團隊成員興奮地高喊「臺中有愛,飢餓不再,食物銀行Go Go Go!」
臺中市愛心食物銀行自97年萌芽(原臺中縣所執行的「希望包裹,萬家燈火」,及臺中市「大墩愛心食物行」)以來,在100年縣市合併後,以原兩縣市的基礎,提升服務規劃整合縣市執行的優缺點,發展為愛心食物銀行,納入了更多服務需求人口、努力充實服務的品質,藉由設置1處行政中心,達到有效管理運作,也結合民間團體設置27處發放補給站,每個月提供在地化的糧食救濟服務,更從服務之中看見弱勢民眾的需求。
社會局表示,臺中市愛心食物銀行每個月除了照顧近3000戶弱勢家庭的基本民生需求外,根據愛心食物銀行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平均滿意度為89%,顯示愛心食物銀行服務機制,確實可以做到為匱乏的家庭提供協助達到可近性、可便性之福利社區化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帶動了臺中市民重視行善、人人行善的風氣。
據社會局統計民間捐助愛心食物銀行物資資源高達新台幣2,313萬6,697元,參與的團體計有33個團體,服務志工人數計有10,359人,服務時數約達42,148.5小時,食物銀行讓民間愛心資源,發揮了功效,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發揮最大的服務效益。
社會局舉例,有一位年輕男子,父親體弱,母親洗腎,兄長罹患精神疾病,全家生活重擔全落在其身上,不料其投資失利,又被裁員,萬念俱灰情況下,食物銀行補給站發現到該名男子的困境,提供其全家一年的生活物資,並鼓勵其參加公職考試,如今他順利取得公務人員資格,全家生活已獲改善。
食物銀行幫助弱勢的感人故事無數,激勵著食物銀行服務團隊再精進,市府於101年設置全國獨創以便利商店型態的實體食物銀行,建立迅速、多元及在地化、人性化的服務,讓受助家庭得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選擇自己需要的物資。食物銀行方案的推動,為減少食物資源的浪費,建立互助、互惠及分享的精神,將各項食物及民生用品等資源有效管理與運用,商業周刊第1324期刊載「三分之一的浪費」文章中提到食物銀行除了濟貧外,更核心的想法是:資源不浪費。
社會局指出,未來愛心食物銀行將延伸各分區設置3個以上的實體食物銀行,提供受助戶更多物資選擇,以人本,貼心照顧,建構在地化、多元化的服務,也藉由食物銀行推動,激發中市企業、非營利團體能量,讓企業分享創造價值,共同參與食物援助服務,使臺中市成為溫馨、友善、最具軟實力的美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