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於彰化縣溪湖鎮郊的「東螺創新加值園區」,於今(25)日由縣長卓伯源、國際水與氣候變遷召集主席漢克先生、聯合國水利環境學院藍斯教授、計畫主持人游進裕博士、縣議員陳玉姬、劉淑芳及立委林滄敏服務處代表,副縣長楊仲、水資處長周廷彰等人共同按鈕下啟動,卓縣長表示,未來只要透過園區設施的處理,就可以收集中小型養豬場的豬糞尿,變成沼氣、水、有機肥料等各種有用的資源,有效解決養豬業環保問題,達到政府-民間-環境永續三贏的成果。
卓縣長指出,「東螺創新加值園區」為國內首座由地方政府出資,於經管土地上設立之先導性示範廠區,最大特點是園區處理方式,直接取用中小型養豬場豬糞尿原液來進行一連串的處理與轉化利用,幫助中小型養豬場不必費力繁雜的前期處理,就可以集中豬隻的糞便,減輕了養豬場自身處理的成本,增加了業者與政府配合的意願,從源頭控制來消弭東螺溪污染。
彰化為畜產大縣,養豬數量排名全國第三,尤其是5,000頭以下的中小型養豬場,佔了9成以上,中小型養豬場經營規模較小,對於新設備的投資就不像大型養豬場那樣積極。豬隻產生的廢水,排入排水渠道後,雖有水污染防治法之規範,但仍對環境有所影響,縣府一直積極尋找治本的解決方法,除使養豬廢水不亂排外,更希望藉由政府之力量,使養豬戶及民眾知道養豬廢水經處理後,是可再使用的資源。
縣府為解決豬糞污染的問題,民國100年前往歐洲進行畜牧業觀摩考察,與國際水與氣候變遷召集主席漢克先生(Mr. Henk Schaik)會談,並與國際水利環境學院(TIIWE)及臺灣大學等國內專業團隊合作,在位於溪湖鎮的東螺創新加值園區,進行再生利用試驗,運用科學的手法與原理,直接處理養豬業者產生的豬糞尿原液。透過園區的研究成效,可擴大資源共享,達到環境教育的展示效果,成為能源再生利用推廣的示範。
養豬場的豬糞尿經過這個園區的設施,將化腐朽為神奇地變成了有價值的沼氣、可再用的水、和富營養的有機肥料。未來運用沼氣所產生的電力,將優先提供園區使用,多餘的電力可成為園區附近公共設施的電源;而經過園區淨化處理的水資源,將可回收用來澆灌花草或做為清洗用水;處理後剩餘的固體有機肥料,則可變成栽植草木的養分來源。園區展現了零廢棄排放的理想,將豬糞尿轉變成寶貴的綠金資源。
本計畫的主持人游進裕博士表示,園區設施的處理過程提高了發電機的發電效率,更增加減碳的附加價值。透過這套處理流程,將更有效地提高流放的水質標準,不僅解決了河川污染問題,又可讓養豬場所產生的環境問題迎刃而解,而當中所產生的經濟與環境利益,更能引導出政府與業者合力共贏的新模式。
本園區一方面將具體研究養豬場剩餘水肥轉化之管理控制參數,另方面也藉著實作,來評析其實際經濟與環境減污效益。希望未來可有效推廣,並輔導民間成立類似收集園區,讓豬糞尿變成有用的資源,也可使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改善東螺溪整體水域環境與水岸環境,展現彰化縣平原城鎮河廊新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