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高雄市開台聖王鄭成功誕辰385年祭祀典禮活動
2009
08/24
21:53
天眼日報記者
向文娟
高雄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310) | | | |
2009-08-24 21:53
天眼日報記者 向文娟 高雄市 報導

8月23日為開台聖王鄭成功385年誕辰紀念日,文化局為使市民瞭解明鄭時期在高雄的建設,以及鄭成功對台灣本土歷史文化的影響,特別與高雄市鄭姓宗親會共同主辦「開台聖王鄭成功誕辰385年祭祀典禮」,邀請市民來現場共襄盛舉,一同緬懷鄭成功對台灣的文化貢獻。

鄭成功於1661年4月29日由鹿耳門登陸台灣,1662年2月1日與荷蘭人簽訂和約,結束荷蘭人在台38年的統治。鄭氏王朝打敗荷蘭人之後,於明永曆15年(1661年)改赤崁地區為東都明京,同時設置一府二縣,即為承天府及轄下的天興、萬年二縣。二縣以新港溪為界,新港溪以南屬萬年縣。現今高雄市楠梓區在當時為仁壽里(現在的左營舊城內)的一部分,是高雄市內最古老的漢人聚落。另外現今左營地區的興隆里、大竹里等,亦為明鄭時期所設置的行政單位。

「鄭成功誕辰385年祭祀典禮」於8月23日(星期日)上午10時假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舉行,儀式在「臺灣豫劇團」以象徵鄭成功率領軍士駐紮屯墾,勵精圖治的精神,在悠揚的樂曲中展開精湛演出,由高雄市秘書長郝建生擔任主祭官,鄭姓宗親代表、地方人士擔任陪祭官,共同向鄭成功像獻花致敬,之後全體來賓齊唱黃友棣先生作曲的「鄭成功頌」,此次祭祀典禮並邀請高雄市鄭姓宗親會鄭嘉添前理事長介紹鄭成功生平及其對台灣的貢獻,為祭典畫下完美句點。

文化局表示,在西元1661年(明永曆15年),鄭成功登陸台灣,次年趕走荷蘭人。鄭成功經營台灣,為台灣帶來漢人文化與典章制度,並提倡教育、勵行法治、設置府縣,同時派兵屯墾、鼓勵生產,因此,高雄市內的地名,起源於鄭氏王朝分派駐墾的地名就有前峰、後勁、右昌、左營、前峰尾、營盤、草衙等多處,而高雄市老地名三塊厝、五塊厝也是鄭成功時代沿襲自荷蘭人官佃制度的文武官田所形成的聚落,這些老聚落在高雄都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價值,顯示明鄭時期與打狗的文史關聯性。

為使民眾充分瞭解明鄭時期、高雄發展與臺灣鄉土文化之關連性,在現場並由世界鄭氏宗親總會鄭嘉添副理事長蒐集相關文史資料講述「鄭成功開發臺灣的功績」及發送壽桃,共同緬懷鄭成功對台灣的文化貢獻。

上傳時間:2009-08-24 21:53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向文娟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國際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