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黃盟珠醫師「淺談冬季養生」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黃盟珠醫師「淺談冬季養生」
2015
01/22
22:50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3238) | | | |
2015-01-22 22:50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圖: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黃盟珠醫師(記者田進山攝)

 

《黃帝內經》中提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中醫強調的養生之道,特別重視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順應自然界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以養生,就不會生病,如果違反自然規律,就會招致災害。

《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且不使陽氣外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黃盟珠醫師建議,情緒不要過度激動或者興奮,要彷彿藏著許多想法或者心得而不隨意向外表露出來,因為興奮激動時,體表容易出汗,熱量耗散,外來的寒氣就容易侵入。

中醫科黃盟珠醫師表示,冬季是寒冷的季節,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順應自然,早睡晚起,等待日出才出外活動,以避寒就溫。早睡可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溫暖,晚起以待日出,可避寒避風。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使氣血流通,四肢舒暢溫暖。腳要保暖,可用溫水泡腳。多動動腳踝、手腕,改善手腳血液循環。頭部是諸陽之會,易受寒,誘發頭痛、感冒,出門記得戴帽子、圍巾。

冬季也要有適當運動,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但早晨運動不宜起得太早,有陽光時再外出較妥當,且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運動。

黃盟珠醫師也提到飲食宜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鹹入腎,苦入心,冬季為腎水旺盛之時,鹹味吃多了,使腎水更旺,相對使心陽的力量減弱。多食些苦味的食物,可助心陽。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黏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可食用一些偏溫性食物如薑、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核桃、胡蘿蔔、紅棗等。菜飯可加重味道,並有充分的蛋白質、脂肪,以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至於冬令進補,黃盟珠醫師提醒可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適當服食一些保養身體的中藥。例如體質偏虛寒的人(臨床表現為身體畏寒、手腳冰冷、臉色蒼白、常水瀉等),可服食補益陽氣的藥物。但感染發炎時,如感冒發燒、喉嚨痛、皮膚癢或有免疫疾病者則不宜進補,才不至加重病情變化。

上傳時間:2015-01-22 22:50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山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