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番茄健康管理增加產量.jpg
合宜整枝修剪.jpg
合理施肥開花結果多.jpg
園區清潔以降低病蟲滋生.jpg
為提高設施小果番茄栽培技術與經濟栽培競爭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採實務推動與研究同步進行方式,將健康管理模式導入設施小果番茄栽培中,選定嘉義縣布袋鎮-謝國榮農友的園區為示範點,訂於
與現場觀摩,期能增進農友設施小果番茄栽培技能,普及
健康管理觀念,提升小果番茄產業競爭力,達到生產者、消費者與環境三贏的目標。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王仕賢表示,該場自100年起即配合政策,進行作物健康管理試驗,以建立相關作物健康生產模式。小果番茄苗是為日後植體發育打下基礎的首要關鍵,選用健康「玉女」嫁接苗於專業育苗場培育,阻隔苗期多數蟲害的威脅,尤其是病毒病的媒介昆蟲。而設施內雨水淋洗不足導致鹽分累積的問題,則依照土壤條件、植株生育情形及肥料特性實施進行合理化施肥,可節省肥料用量,並配合微生物肥料使用,促進植株養分吸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提升農產品質,並且避免過量施肥所造成土壤酸化、鹽化及水源環境污染等問題。
面對無藥可醫的病毒病害,農改場導入關鍵技術,設施使用32目雙層防蟲紗網,出入口為雙層門以降低媒介昆蟲進入設施機率;種植初期以殼寡糖2000倍葉面噴灑6次,增加植株對病毒抗病性;並於寒流來襲前使用亞磷酸+氫氧化鉀1000倍溶液葉面噴灑,預防晚疫病。栽培期間罹病毒率僅0.2%(CMV),拔除後及不再發生,由粉蝨傳播的黃化捲葉病毒發生率為0%,良好的清園及田間管理,配合亞磷酸的使用,有效減少病害發生,示範區藥檢合格率100%。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說明,小果番茄健康管理強調整合各種農業技術成為知識,以知識及遵循自然生態原則來營造環保的植生環境,並創造產業利潤。從健康種苗、合理化施肥及隔絕病蟲源等角度多管齊下,培育健康的作物,增加對病蟲的抵抗力,達成讓消費者吃得健康,生產者種得安心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