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台南醫院特約牙科王東堯教授 談「正顎手術科技化」
台南醫院特約牙科王東堯教授 談「正顎手術科技化」
2020
09/24
16:42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3241) | | | |
2020-09-24 16:42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圖:台南醫院特約牙科王東堯教授(記者田進山攝)

 

圖:王東堯教授主講「正顎手術科技化」(記者田進山攝)

 

圖:台南醫院牙科團隊(記者田進山攝)

 

圖:齒、顎、臉的關係(記者田進山攝)

 

圖:正顎手術(記者田進山攝)

 

圖:下顎對稱面貼近中臉對稱面(記者田進山攝)

 

圖:三維手粥計劃(記者田進山攝)

 

圖:全調式混合實境計劃系統(記者田進山攝)

 

圖:下顎前突術前術後比較(記者田進山攝)

 

台南醫院特約牙科王東堯教授 談「正顎手術科技化」

台南醫院特約牙科王東堯教授表示,你是否覺得上下前牙的前後差距過大,不能切開食物、或者是有戽斗、暴牙、小下巴、臉部歪斜、微笑時暴露太多牙齦等問題,那表示很可能是上顎骨或下顎骨的骨骼發育過多、過小、或是兩邊不等的問題,這樣的情況會造成齒列不正、咀嚼功能低下及有礙美觀﹔改善這些問題需要合併矯正與正顎手術來處理,以達到美觀、健康及符合功能需求的目標。

王東堯教授指出正顎手術是切開上顎骨下顎骨的手術方式,重新組合及定位在正確的位置上,予以固定﹔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住院約4天,術後休息約兩週可以大致回到正常生活,骨骼初步癒合則需約八週。先前執行這類手術大部分都能達到良好成效,但仍有少部分病人的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臉部不對稱的病人,偶爾可見殘留歪斜的情況,問題很可能不是在手術執行上,而是手術計劃上。

堪稱是台灣正顎科技化先驅的王東堯教授,與成功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虛擬實景研究室的方晶晶教授,在本世紀初即開始合作開發軟硬體,使用演算法以電腦計算骨骼的最佳正中平面(又稱最佳對稱面),無需標定點而可自動化產生骨骼的參考面及進行臉骨對稱分析,並開發虛擬手術計劃系統及混合實境手術計劃系統,進行手術計劃,運用3D列印技術產出手術模板或定位咬板,以在手術中達到骨骼的精準定位﹔自2005年開始應用在正顎手術的病人上,迄今已15年。

王東堯教授更表示正顎手術科技化的觀念,第一是使用全三維的工具來做診斷及手術計劃,第二是以臉部的對稱性為計劃的基礎,第三是手術計劃必須做到最細節的地方,包含平衡安全、美觀、健康及咬合功能各面向的需求。使用此方法的病人需要拍攝電腦斷層影像,並要有電腦工程師協助,雖然可能比較費時費力,但可以達到更佳及可預測的手術效果。需要再次強調,操作科技的是人,所以執行手術的醫師要與矯正醫師進行緊密的討論及合作,並了解病人的需求,做出正確的醫學上及美學上的判斷。

上傳時間:2020-09-24 16:42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山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