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台北--禾田裡的客家文化素養教育
台北--禾田裡的客家文化素養教育
2022
02/23
15:50
天眼日報記者
吳思儒
台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413) | | | |
2022-02-23 15:50
天眼日報記者 吳思儒 台北市 報導
臺北客家農場一期稻作蒔田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臺北客家農場,一期稻作蒔田(插秧)活動將在228連假首日2/26(六)舉辦。本次邀請約300位市民朋友參與90坪稻田的蒔田工作,活動以親田、親禾、親水、親客四個主題,帶領民眾認識這片座落於臺北市城南區域的友善場域。

客家人是米食的族群,稻米文化從耕種、收成到祭祀禮俗及飲食文化,與傳統客家生活息息相關。臺北市客委會主委暨客基會執行長徐世勲表示:「稻作是客家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體現在耕作方式、精神態度、豐富的米食文化習慣等。客家農場向以提供體驗式教學聞名,將完整的種稻歷程,搭配周邊環境知識,提供教學觀摩、農事活動及教育課程多元型式,設計走到田中央、在家種稻等體驗方法,歡迎教育團體和家庭前來選擇適性化學習的途徑。」
本次蒔田活動的四個主題,希望讓學習不僅止於當日活動的1小時體驗,而是120天稻作教育歷程的開始。特別規劃有放在田中央的畫心書桌,可以坐著等候蟲鳴的生態交響曲;可以帶回幾支秧苗,放到日照好的水耕容器中照顧,孩子將能更清楚知道稻米的來由。透過田邊竹葉片折成的小船,實測稻田灌溉水流的途逕;學習農事中需要、生活中也常見的客語,讓文化推廣、客語學習更平易近人。
在活動前,參與農場認養的兩個華德福教育團體孩子,已提早進行部分蒔田課程,孩子學習以赤腳踩著泥巴,揣摩估算適當的間距,不熟練的將秧苗插到土中,不僅練習農耕技巧,也涵養生活素養。蒔田是種稻工作裡至關重要的一環。華德福蒔田農耕課的成果,將成為活動現場的示範區與對照組。



臺北客家農場的水稻田,蒔田後將進行除草、施肥、巡田等農事課程,也將田土、稻草等資源應用在烹食、器物的製作上,一系列來自禾田環境的教育課程即將展開,歡迎市民朋友闔家來參與,有興趣的民眾可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網站及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瞭解最新訊息。

上傳時間:2022-02-23 15:50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吳思儒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