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為雲林縣主要農產品之一,雲林縣政府、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於2023年即著手共同推動鳳梨剩餘資材再利用,今(24)日五方進一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深化合作,建立循環經濟模式、人才培育、技術研究與指導等,以利雲林農業環境永續發展。
縣長張麗善表示,在淨零轉型這條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雲林縣做為農漁大縣,一直積極思考如何結合地方產業與地理環境特性,制定永續策略,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是目前相當重要的政策方向。縣府早於2023年即針對鳳梨剩餘資材再利用成立產官學研推動小組,申請農糧產業剩餘資源循環場域建置計畫,希望將鳳梨葉等剩餘資材回收再利用、經濟循環再利用,製成衣服、襪子等產品,落實淨零減碳目標。
張麗善縣長說,整個計畫從農業處協助取得用地合法化,並與農糧署等相關單位多次召開協調會議,完成資料準備與送審通過,耗時14個月,過程中縣府作為支持者,居中輔導、橫向聯繫及經費支持,以利計畫順利推動,讓雲林縣成為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的領頭羊,非常感謝虎科大羅朝村院長大力協助,期待透過「雲林鳳梨剩餘資材循環利用場域建置計畫」MOU的簽署,集結各方專業共同合作,打造對自然環境更加友善的農業經濟模式。
虎尾科技大學校長張信良表示,雲林縣是一個農漁大縣,透過現代科技的協助,包括工研院、永興合作社、紡織所的共同努力,把農廢轉化成有用的資材,不但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對環境永續、碳費等議題也非常有助益。感謝雲林縣政府提供這樣一個平台,執行這個很前瞻的計畫跟聯盟,期待在雲林縣政府的領導之下,能夠把這個產業做大。
計畫處處長李明岳表示,先前縣府與串聯虎科大、工研院、紡織所、永興合作社等單位,組成「雲林縣鳳梨廢棄物再回收纖維聯盟」,促成永興合作社建置場域,以進行初步取纖處理,本次MOU簽署聚焦於未來進行農業剩餘資材資源化技術研究與指導、建立農業剩餘資材資源化與循環經濟模式,並建立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利用教育平台與人才培育等方向來努力,以利推動雲林農產業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
因應氣候變遷辦公室執行秘書林世媚補充說明,鳳梨在採收過程中,削切後會產生大量鳳梨果皮、果肉邊角料,過去多為就地掩埋、打碎回田間作堆肥,或交由清運業者處理,雲林縣每年產生至少2,000噸的鳳梨廢料,當成垃圾處理相當可惜,在循環再利用的概念下重獲新生,從採收、取纖、脫膠、紡紗、織布、染整到成品,最後廢渣回收堆肥,形成資源循環零廢棄,減少浪費,甚至創造經濟價值。
今天「雲林鳳梨剩餘資材循環利用場域建置計畫」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儀式於縣府水情中心舉行,由縣長張麗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校長張信良、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長黃新鉗、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協理黃博雄、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黃威騰代表簽署,縣府計畫處長李明岳、農業處長魏勝德、環保局長張喬維、虎尾科技大學教授羅朝村、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羅兆君等人出席見證。
· SDGs9 永續工業、產業創新、韌性基礎建設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 SDGs12 永續消費與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