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社會新聞 ›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22日張維紘主任談自律神經失調的非藥物治療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22日張維紘主任談自律神經失調的非藥物治療
2025
04/22
12:40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新聞發布
分享
瀏覽 (3727) | | | |
2025-04-22 12:40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新聞發布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4月22日精神暨長期照護部張維紘主任在記者會中談主題:自律神經失調的非藥物治療。張主任舉案例小琦是位認真負責的上班族,主管交辦的事情,總能完美達成。但因天性要求高,盡善盡美的個性讓她時刻戰戰兢兢。久而久之,小琦開始慢慢失眠、肌肉緊繃、容易坐立難安及心情莫名低落,加上工時長,沒有規律運動,雖然有著讓人稱羨不易胖的體質,但隨年紀增長,體力越來越差,時常感到疲累,面對新工作容易緊張。相處多年的主管,看到小琦最近明顯狀況不對勁,建議小琦就醫。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快樂門診醫師細心問診後發現,小琦因工作壓力過大,加上自身要求高,出現相當多焦慮症狀,因此診斷焦慮症。小琦除了服藥外,醫師建議小琦合併生理回饋治療。經治療師檢查後發現,小琦交感神經活性相當高,的確符合焦慮的狀況,後協助肌肉放鬆及呼吸治療後,小琦狀態明顯改善,情緒隨之穩定,主管、同事朋友與家人都明顯感受充滿活力的小琦回來了。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張維紘主任指出,人體凡舉血壓,心跳,呼吸均與自律神經有關。臨床常以自律神經失調來跟個案解釋,但實際上正式診斷內並無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診斷,僅為臨床上的症狀。因此,臨床上焦慮,緊張,坐立難安,冒冷汗等非特異症狀均統稱為自律神經失調,但正式診斷或可為焦慮症。

 

焦慮症病因複雜,有生理性的困擾,如血清素不平衡,也有社會心理面向上如壓力、家庭及經濟等問題,個案症狀常不典型,可能以身體抱怨為主,但內科及外科檢驗並無任何結構上的異常,四處求醫,並不一定能得到緩解。若單純處理失眠,肌肉緊繃等症狀,核心焦慮的問題也不會得到改善。因此,常需以抗焦慮藥物協助治療,如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並搭配規律運動、生活調節與壓力調適等方法。

 

精神暨長期照護部張維紘主任表示,臨床還有另一個針對自律神經檢測以及治療的介入模式-生理回饋。藉由精密儀器的測量,可得知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活性狀況,也就是自律神經的活性,藉此知道個案當下的自律神經狀態,並進而安排相關治療,如呼吸放鬆、肌肉放鬆練習。此治療為非藥物輔助治療,且可在病人學習後,隨時隨地協助病人放鬆,在臨床上已使用相當長的時間,治療成效也不錯,為藥物治療外一個很好的選擇。 本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


維紘醫師資歷:現職: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治醫師、成大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任;經歷:成大醫院主治醫師、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秘書長、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台灣老人精神醫學會學術委員、德國多特蒙德萊布尼茲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專長:一般精神醫學(憂鬱,焦慮,強迫症,急性精神疾患,藥酒癮)、老人精神醫學(失智,瞻妄,老年退化相關疾患)、精神神經電生理(腦刺激術)。


上傳時間:2025-04-22 12:40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張起床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