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屏東氣候及環境所栽種的芭樂又特別香甜很受消費者喜愛(記者高春霖攝)
芭樂是一年四季都可收成的農作物,以往受量產或產期影響,價格起伏頗大,高樹將近70歲的農民陳壽武從年輕時就開始種芭樂,經歷30幾年,他說,只要配合產期,適當修剪及疏果,1公頃1年總有40幾萬收入,他謙虛的說,賺些「老人工」,也當成運動。
高樹大約有200公頃的芭樂園,農會總幹事謝朝景上任以來積極遊說芭樂果農透過農會共同運銷到批發市場拍賣,將來還準備大舉外銷到國外,謝朝景說,以往芭樂農大都透過行口交易,但價格不透明,農會希望邀集農民組織產銷班,申請產銷履歷或吉園圃認證,幫忙農民行銷更多元通路。
陳壽武約有1.5公頃芭樂園,他提到,曾種過蓮霧、蜜棗等,雖然收益好,但管理成本比較高,反而種芭樂對他來說算是老經驗。果園內主要品種是珍珠芭樂,甜度在10-15度,是目前品種中最甜的。
陳壽武指出,在夏日量產時,將果粒較差的小果疏掉,把品質較好的留下來,一斤可以賣到10元上下,入秋之後芭樂肉質紮實而耐存放,口味香甜甘美,一斤約有15-20元,他說,一星期平均採三天,每次約2000斤左右,早上採回來約略清洗後按重量大小分成一籃一籃,貨運車就會過來載貨到中北部市場銷售,陳壽武對果園管理相當重視,符合政府規定農業用藥及施用有機肥,所以每顆芭樂都碩大甜美,許多販運商指定採購他的芭樂,他也知道利用產期調節控制產量。
他開玩笑說,家裡沒錢了,就找一些小果套上果套網(俗稱包芭樂防止果蠅叮咬),1個月後就可採收販售賺些「零用錢」。
農業處表示,芭樂雖然不是屏東主要農特產,但近年來透過縣政府協助,除推銷到國內各大型量販店也幫助行銷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及中國大陸市場,由於芭樂耐貯放及運輸,屏東氣候及環境所栽種的芭樂又特別香甜很受消費者喜愛,又加上一年四季都可採收,所以每次國內外行銷機會時都被列為推廣的水果之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