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天眼網路電視台天眼網路電視台 › 麻豆新樓醫院顏莨錡醫師談[跌倒後的不歸路〜骨質疏鬆症]
麻豆新樓醫院顏莨錡醫師談[跌倒後的不歸路〜骨質疏鬆症]
2025
04/23
16:41
田進江
攝影
評論

0

分享
瀏覽 (1078) | | |
2025-04-23 16:41
田進江 攝影

79歲的陳女士原本個性開朗健談,在鄰里間有許多好朋友,平日時常與朋友們聚會聊天,亦時常相約一起出遊,閒暇時間在社區擔任志工。然而,某次在家中浴室滑倒的意外,導致其生活徹底改變。

因跌倒造成股骨頸骨折,醫師診斷陳女士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雖然經過手術治療,但行動能力卻已大不如前,心理狀態也出現明顯變化。曾經開朗的她變得不願意出門,坐輪椅與臥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連洗澡、上廁所、上下樓梯這些以前覺得很簡單的事情,現在都需要別人幫忙。家人坦言,最痛苦的不是照顧上的辛苦,而是看到母親的個性與精神日漸消沉。

    這樣的事件,在高齡化社會中並不罕見,骨質疏鬆是「沉默的殺手」,一旦骨折,後果可能難以挽回,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約每7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然而,骨質疏鬆初期毫無症狀,許多民眾在未曾骨折前,甚至從未聽說過這個病。醫界形容它是「沉默的殺手」,潛伏多年,讓骨骼在無聲無息中變得極度脆弱,直至一次偶然的跌倒卻造成嚴重骨折,才讓人驚覺骨質疏鬆症的存在。然而,一旦發生骨折,後果可能已經無法逆轉。

    「很多人以為骨折只是跌倒造成的,卻不知道根本原因可能是骨質已經脆弱不堪。」髖部骨折是長者最致命的骨折類型之一,有研究顯示,髖部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30%。即便存活,許多患者也因此失去行動能力,從此長期臥床,需要別人照顧,無法再恢復到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

預防勝於治療:從飲食與運動做起,雖然骨質疏鬆聽起來可怕,但這是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最基本的預防方法包括下列:

一、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日常飲食可攝取乳製品、小魚乾、深綠色蔬菜,也可依醫師建議補充保健品。

二、規律運動:例如快走、登階、太極等,刺激骨骼強度並增加肌力。

三、戒菸、限酒:避免影響骨代謝。

四、注意居家環境安全:地板防滑、燈光明亮、保持動線通暢,以降低跌倒風險。

高風險族群多為停經婦女與高齡者,人體在30歲左右達到骨量的巔峰,之後隨著年紀增長,骨量開始每年逐步減少,而女性在停經後的幾年間,骨質流失特別快速,因此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若是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那麼風險更會進一步上升。

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包括:

一、高齡,特別是65歲以上女性與70歲以上男性

二、體重過輕者BMI < 18.5

三、身高變矮,與年輕時的身高相比減少超過4公分

四、自身曾有骨折病史,或父母親曾有髖部骨折者

五、有抽菸、酗酒習慣者

六、久坐不動、缺乏運動者

若是符合上述一項或多項危險因子,可以向家庭醫師諮詢保骨措施,並討論是否需要安排骨密度檢查,以掌握自身骨骼健康狀況。如果骨密度檢查結果確認有骨質疏鬆,除了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之外,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以降低骨折風險,並且定期回診追蹤。

麻豆新樓醫院家醫科顏莨錡醫師提及,別等骨折才想起「骨頭健康」,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骨質疏鬆已不再是小眾議題,而是每個家庭都該關注的健康警訊。骨質疏鬆引發的骨折,除了影響個人健康,更對家庭與醫療體系造成沉重負擔。一位臥床長者,背後可能需要至少一位家屬長期照護,後續龐大的醫療支出更會對家庭造成巨大衝擊。預防骨折,從認識骨質疏鬆開始;守護行動力,就是守護老年尊嚴與生活品質。

家醫科-顏莨錡醫師

經歷

麻豆新樓醫院家庭醫學科-現任

台大醫院一般醫學訓練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家庭醫學科總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總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專長

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痛風

代謝症候群

呼吸、腸胃疾病與一般感染治療

失眠、焦慮症等精神疾患

骨質疏鬆症

居家醫療

疫苗注射

健康檢查

健康諮詢與管理

顏莨錡醫師門診時間表


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上午


V





下午


V



V


晚上

V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江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