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從林到木 東眼山一日伐木人初體驗

從林到木 東眼山一日伐木人初體驗

讓人工林永續經營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0-09-21 16:31   更新日期: 2020-09-21 16:31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 桃園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軒安/桃園市報導】

新竹林區管理處為讓民眾認識何謂「人工林」及森林資源永續經營的正確觀念,19、20兩日與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斯創教育工作群合作,在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舉辦「從林到木:一日伐木人初體驗」活動。透過課程設計、森林內實務操作,讓參與的親子家庭夥伴認識,森林經營從採種、育苗、造林、撫育到伐木的過程,親身體驗伐木工作的專業與辛勞,進一步理解合理的人工林永續經營,是能兼顧木材生產及環境永續的效益。

新竹林管處表示,一般民眾可能沒有想過,一棵小樹苗長大變成可用的木材,需要經歷怎麼樣的過程;家裡生活中琳瑯滿目的木製用品,大如書櫃、床、桌椅,小至孩子們的鉛筆、陀螺玩具等,是如何從森林來到家中照顧您的生活?而臺灣的「森林」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又有將近百分之十三的比例屬於「生產性人工林」。這些生產性人工林透過森林經營者縝密規劃疏伐、收穫與復育新植的循環作業,適時、適地經營管理,才能提供國內國產木材利用的基礎來源;有著良好照顧的人工林,就好比是生產優質木材的「森田」,便能兼顧木材生產及環境效益,這就是「從林到木一日伐木人初體驗」活動所要傳達的觀念。

在東眼山的柳杉人工林下,一群大人小孩正聚精會神地聆聽伐木職人的講解;學員們理解到,要將一株胸徑25公分、樹高20公尺的柳杉精準又安全地伐倒於指定位置,不僅要觀察樹木的外觀型態、考慮生長地點的坡度方位,就連鋸木時吹來一陣風,都必須隨時注意,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一堂森林裡的生態課、物理課、數學課及體能課,惟有熟稔樹木、人與環境間的各種關聯條件、且足夠膽大心細,才能稱得上是一位稱職的伐木人。而伐木人依據作業規劃,安全又精準地執行伐木、集材作業,更是確保木材品質,與對環境衝擊減至最低的關鍵。

本次活動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楊德新老師也向學員介紹如何將一根原木製造成可以利用的木材,及展示國內常見臺灣杉、相思木、臺灣櫸、樟木等國產木材的優美紋理與芬芳氣味。並引領民眾走訪東眼山森林裡的新興打卡亮點─「脊森」、「浮森」、「繫森」及「懸森」。這4座由淡江大學建築系郭恩愷師生團隊─森林木十人與新竹林管處合作完成的木構藝術作品,以「取之於森林‧用之於森林」的計畫宗旨,運用臺灣本地生產的柳杉木材建造而成,4座作品以最美的姿態實踐了國產材利用的本色,也為人工林永續經營的理念,留下最精準、深刻的詮釋,在場民眾無一不對這幾座,與森林景緻交融的曲木建築感到驚艷與讚賞,更對國產材多元應用留下更多想像。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