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府會新聞 > 新竹--市府推「治水三支箭」 8年投入10億

新竹--市府推「治水三支箭」 8年投入10億

建置區域排水、動力抽水、智慧防汛系統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2-06-08 17:16   更新日期: 2022-06-08 17:16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 新竹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軒安/新竹市報導】

梅雨季來臨,新竹市長年來在強降雨時有多處積淹水熱點,因應氣候變遷,市府持續進行潛勢調查,找出易淹水區域,執行水患治理計畫。8年來投入10億推動「治水三支箭」,以區域排水工程、動力抽水系統、智慧防汛系統三方向,鞏固竹市防汛工作。過去「每雨必淹」的東門大排(即東門城護城河)、竹蓮街與南大路口、全中興地下道等,都透過治水計畫系統性改善,逐步發揮排水成效。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為強化排水系統,市府近年完成治水工程共計68件,經費約9.27億元,其中關鍵三大工程包括,第一,建置總長56公里雨水下水道,整體建置率達73.26%;第二,新建港北金城橋排水簡易抽水站與南寮地區雨水下水道抽水站,排除強降雨雨水、避免淹水;第三,打造竹市最大規模、蓄水量2.3萬立方公尺的何姓溪滯洪池,造福廣達6公頃、居住逾千人的地區。

工務處表示,為改善排水,104年起市府推動系統性長期持續治理規劃,針對易淹水地區進行治水規劃,套疊竹市歷年淹水紀錄資料,而盤整出精緻化淹水區域範圍,找出易致災之區域。歷經108年5、6月及109年8月數次豪大雨、瞬間強降雨,市府調查發現,市區如竹蓮街南大路口、護城河等易致災區,係因雨水下水道斷面不足、連接管阻塞、側溝無連接管等才造成積淹,因此啟動下水道等排水系統工程。

工務處指出,第一支箭即為加強區域排水,建置雨水下水道、側溝與分流管涵,針對易致災地區,竹市至今已建置長56公里的雨水下水道,如東門城周邊雨水下水道、南寮雨水下水道、園區入口與光復路雨水下水道等都已建置完成。

工務處說明,在盤點轄內瓶頸路段後,也完成東門城周邊埋設管涵、截彎取直,竹蓮街與南大路口也設側溝改善,天府路與榮濱路新設分流管涵也將於7月底前完成,排水效率大增。此外,也改善15條市管區域排水,如施工中的客雅溪延平支線治理工程、東勢大排護坡修復與東大排水護坡。

工務處強調,清淤也是排水效率的關鍵工程,市府因此也啟動雨水下水道普查作業,107年完成30%、108年至110年完成70%,其中普查勘檢急需清淤約200處地點,已於今(111)年全數清理完成。

排水與抽水為解決淹水2大方法,第二支箭即建置抽水站與滯洪池等動力抽水系統,即時排除短時間內強降雨。工務處表示,目前已完成港北金城橋排水簡易抽水站與南寮地區雨水下水道抽水站新建工程,並於槺榔庄(康樂里)社區建置何姓溪滯洪池,提供相當於24座標準游泳池的滯洪量,有效解決地區淹水之苦。

此外,為於強降雨時能即時監測各處水位,第三支箭即建置智慧防汛系統,透過CCTV監視器與水位感測器,隨時發現積淹水就可立即派人處理。消防局表示,市府108年起爭取中央前瞻計畫補助,已投入共4千萬元,建置淹水感測設備65組、抽水站滯洪池監控站6組、中大型移動式抽水機監控設備與區域排水監控設施等,系統整合竹市與交通部公路總局共223支CCTV。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