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雲林糧食安全發展論壇,開啟永續農業新時代

雲林糧食安全發展論壇,開啟永續農業新時代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2-06-11 20:58   更新日期: 2022-06-11 21:24   記者 張起床 / 雲林縣 報導  

【記者張起床/雲林縣報導】

從2020年起,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下,國際間運輸及供應鏈或延遲或中斷,國內糧食價格隨之波動,而2022年初爆發的俄烏戰爭更是雪上加霜,戰爭阻斷國際運輸及破壞糧食生產地,造成各項原物料價格飆漲。面對國際情勢導致的原物料短缺價格上漲,雲林縣政府於2022年6月10日廣邀國內產、官、學界重要夥伴,在臺灣大學雲林分部農業育成推廣中心(鋤禾館),舉辦「雲林糧食安全發展論壇」,共商雲林縣糧食安全未來發展。

本次論壇邀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張靜貞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虎生院長、台灣綠色食品暨生態農業發展基金會陳文德秘書長、臺灣穀物產業發展協會賴喜美理事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系余祺系主任、臺灣產業關聯學會徐世勳名譽理事長、中華民國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吳源昌榮譽理事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李健全榮譽教授,以及雲林地方產業代表等近百人齊聚一堂,產官學研共同攜手糧食安全發展。

論壇內容聚焦於近年因國際情勢導致農產業原物料短缺價格上漲,如何彈性調整糧食種植面積及種植品項,規劃轉作項目,提升糧食自給率,維持糧食安全。由中研院張靜貞研究員以「後疫情時代的農業發展願景與糧食安全」為主題作為開場;台灣綠色食品暨生態農業發展基金會陳文德秘書長針對雲林縣雜糧產業發展,包含食用雜糧、加工雜糧、飼料用雜糧的發展契機提供具體建議;臺灣穀物產業發展協會賴喜美理事長以專業背景介紹了國產雜糧與全穀食品的加工與應用,鼓勵開發出多元化產品提高國產雜糧附加價值,提升農民轉作誘因;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系余祺系主任則提到了目前國際穀物價格大幅波動,讓畜禽業者在飼料使用上大感吃不消,雲林身為畜產大縣,如何減緩畜禽進口飼料原料短缺的衝擊,國內又有何因應方案,將是維持畜禽養殖體系安全的重要關鍵;最後,臺灣產業關聯學會徐世勳理事長提出了糧食損耗與食物浪費嚴重影響國內糧食使用率,雲林為國內主要糧食供應地,如何減少供應鏈的耗損,將能有效提升國內糧食使用。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農業大縣,面臨很多農業發展相關問題,是以,今日我們在這臺灣大學雲林分部農業育成推廣中心鋤禾館舉辦糧食安全論壇;糧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面對極端氣候的變化,及近期面臨國際不安情勢,包括俄烏戰爭及國際疫情,我們不得不省思糧食安全,不論是雜糧的進口,有沒有受到阻礙,或是受到運輸方面的阻擾,在產銷方面的失衡、供應方面的不足等等,在在顯示我們必須要提前思考未來台灣人民在糧食自給方面與糧食安全方面所要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天雲林縣率先針對糧食安全,邀請很多專家學者以及雜糧企業、農企業單位一起研商,雲林縣是否能率先在雜糧部分成立雜糧促進發展中心,率先在糧食安全、雜糧供應方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何做好整體土地分配,包括未來農業發展,土地種植的品項與種植面積做長遠的思考,希望透過今天的論壇研擬出相關的政策與相關的配套,我想雲林縣在整個農業的未來發展,不只糧食安全方面,還有國土計畫中農業區的發展計劃,透過今天的論壇,集合大家的智慧與經驗,未來化作我們的農業政策。

張麗善進一步說明,台灣雜糧大多仰賴進口,糧食自給率低,為確保國內糧源及價格穩定,本縣配合農委會「活化休耕田,鼓勵復耕措施」推廣國產雜糧,自103年起陸續針對硬質玉米、非基改大(黑)豆、小麥、牛蒡及高粱等作物進行推廣並滾動檢討獎勵項目,除農糧署計畫給付之獎勵金外,雲林縣府另每公頃加碼補貼新台幣1-2萬元整不等,提高誘因以鼓勵農民種植。

農業處代理處長蔡耿宇指出,為因應極端氣候,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廣在高鐵沿線種植旱作高粱,不只用水量少,還省工、省肥、省成本,收益不會比種水稻差,就是希望推廣農民種植水稻以外的雜糧作物。近年國際玉米及黃豆等雜糧價格持續推高,但國產雜糧自給率非常低,未來極具推廣空間,後續將持續輔導縣內農友與社場契作、合作及媒合後端通路,讓產製銷能夠連貫,創造雜糧國產化的新商機。

縣長張麗善強調,鼓勵農民於今(111)年6月1日至6月30日「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補申報期間內,考慮申報種植雜糧進口替代性作物,除有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補助外,雲林縣府也加碼補助,讓雲林可以強化國家糧食自給率,保護農業環境,達到永續經營的未來。

相關資訊請至農業處網站:https://agriculture.yunlin.gov.tw/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