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陳梅芬博士中藥保健專欄【從中醫藥學「藥食同源」的觀點談中藥茯苓之營養保健功效】

陳梅芬博士中藥保健專欄【從中醫藥學「藥食同源」的觀點談中藥茯苓之營養保健功效】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83) | 推薦 (215)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2-07-06 18:10   更新日期: 2022-07-06 18:10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 台南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田進山/台南市報導】

陳梅芬博士中藥保健專欄【從中醫藥學「藥食同源」的觀點談中藥茯苓之營養保健功效】

(本文作者︰陳梅芬博士任職於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部定副教授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

中醫學基本理論認為「醫食同源」,「藥食同源」,所以有很多中草藥,既可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同時也可以是很好的食物來源,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蔬菜、水果常常也都同時具有食物與藥物兩方面的功能。由於有這種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就成為了食物療法的基礎,造就了現代保健營養發展的基礎。

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預防與治療疾病。其起因源於在遠古時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嘗試,而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因此認識到許多食物也可以藥用,而且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有密切關係。

何謂「中藥」,其實中醫藥學還有一種對中藥的概念是: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等也都可以用來作為中藥的使用,中藥是一個非常大的藥物概念。凡是中藥,也常常可食用,只不過是一個用量上的差異而已,也就是說:久服易副作用大的當作食用的量就要小,而無副(毒性)作用的當作食用的量可以較大。因此嚴格地說,在中醫藥中,藥物和食物是不易區分的,一味藥要當藥用或當食用是相對而言的。藥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藥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藥物的副作用大。要用來治療疾病當藥物使用,必需用較大的量,以迅速在體內達到治療效果的有效濃度累積,才能達到治療疾病之效果。若是用來調養身體,改善體質,達到預防保健作用,則可選擇相對應的藥物,以較小的量,當作功能性食品的角色來長期緩緩使用以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且不會有副作用的產生。

中藥茯苓便是一味常被使用的可藥用也可食用之中藥材。中醫師常用茯苓來處理或治療某些疾病,作為藥用。而民間也常會將茯苓用於藥膳中,如四神湯或作成糕餅如茯苓糕….等都含有茯苓,作為食品食用以穫取其營養保健之作用。所以接下來我會對這茯苓這味中藥的營養保健功能作一些基本知識之介紹。讓大家對於這味藥的功用有些基本知識,未來懂的如何使用這味藥來進行身體的保健功用。

中藥茯苓原藥材是一種真菌的菌核,這種真菌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形狀呈現球狀或不規則塊狀,外表呈現淡褐色或黑色,內部則呈現粉色(赤茯苓)到白色(白茯苓)。主產於雲南、湖北、四川等地,以雲南出產的品質最好,因此有一特別名稱,稱為「雲茯苓」。茯苓的藥用部位主要有四個,而且功效稍有些不同。分別是靠近松樹根部的稱為「茯神」、外皮的部份稱為「茯苓皮」,以及最常用的菌核內部即為「白茯苓」,此外,在靠近菌核與表皮間會有淡紅色部分,則稱為「赤茯苓」。茯神的功效較偏於安神、茯苓皮的功效偏利水、白茯苓的功效利濕健脾、赤茯苓的功效偏利濕清熱。性味:味甘、淡,性平。歸經:心、脾、肺、腎經。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現代藥理研究: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等多醣類成分,有利尿、改善腎臟功能,也有鎮靜、降低血糖、減少發炎、提升免疫力抗腫瘤與抗嘔吐等。幫助腸胃、心血管維持正常運作的效果。主治病症:1、利水滲濕:能夠排除人體中多餘電解質,幫助消水腫,小便不利,從而改善體內濕氣過多的困擾。2、健脾補中:可改善腸胃機能、食慾差、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遺精等問題。3、寧心安神:能增強記憶力及鎮靜心神不定、焦慮的效果,尤其針對痰飲擾心所引起的睡眠問題。4、痰飲咳嗽:針對脾虛生濕所造成的咳嗽、痰多問題。5、美白淡斑:利水滲濕與健脾功效能改善人體代謝、使氣色變佳,且茯苓內含多醣類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以減少黑色素生成,因此茯苓也經常用於美白保養品中。因其味甘,性平,平常食用方法,除了加入燉湯中或做成糕餅,煮飯時也可與薏仁、糙薏仁、杏仁果、南杏仁一起加入糙米中或熬粥或燉飯,別有一番淡雅風味,除上述5項功效,亦可改善皮膚乾燥。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