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龍崎莿竹林復甦活化利用暨莿竹資源循環場域設置計畫成果發表會

龍崎莿竹林復甦活化利用暨莿竹資源循環場域設置計畫成果發表會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3-12-05 12:25   更新日期: 2023-12-05 12:25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江 / 台南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田進江/台南市報導】

面對速度越來越快的氣候變遷,除了生態系統遭受嚴重衝擊,同時農業生產面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氣候變遷造成農產品產量及品質不穩定,使得糧食安全及農業經濟面臨重大危機。隨著我國政府宣示的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Net Zero)」目標,我國農業部門農委會(現農業部)於2021年9月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提出「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 等4大主軸議題,共59項措施的農業淨零排放策略,並在2022年2月9日「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正式發表以期待於2040年達到農業淨零排放的目標。

針對農業淨零排放策略59項措施「增匯」的項目「推動老化竹林更新,活化竹林碳吸存能力」,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時林務局)提出為期10年之「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進行老化竹林更新,活化竹林碳吸存能力。

台南市龍崎區屬白堊土的青灰岩地質,不利耕種,加上9成以上土地為山坡地保育區,開發嚴重受限,寸草不生的惡地,唯有竹子可以大量生長,堪稱當地唯一產業,以長枝竹、綠竹、麻竹、莿竹為大宗,放眼望去盡是滿山遍野的竹林,三千多公頃的竹林,素有采竹之鄉的美譽,龍崎區農會更是在竹炭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龍崎區農會透過與林業署合作莿竹林復甦活化利用及莿竹資源循環場域設置計畫,希望透過該計畫,進行復甦活化龍崎地區的莿竹林,建立機械採伐團隊取代傳統人工採伐,將採伐的莿竹送至計劃場域、在場域透過分級進行不同竹材的分別利用,碳化、造紙及生質燃料粒等應用,尋求全株利用無剩餘下腳料產生。同時也協助轄區內及鄰近轄區之農民去化他們所屬的農業剩餘資材,也可以因為透過本計畫大幅降低生物碳的製作成本,推廣將生物碳於田間應用發展低碳農業,除了增加農業碳匯也可以改善土壤的品質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減緩土壤酸化,提高作物產量,並增加水分和營養的保持能力,以達到農業永續經營最終目標。園區可成為示範單位未來可搭配結合當地特色觀光景點,將農民生產和環境生態結合,落實推動農業淨零減碳倡議。

為了解決臺南地區農業剩餘資材的問題及加速農業淨零減碳的推動,立法委員王定宇特別協助龍崎區農會向農業部爭取補助,在原有莿竹資源循環場域設置的基礎上增加協助處理周邊轄區的農業剩餘資材,在立法委員王定宇努力爭取下也得到農業部的允諾,協助龍崎區農會在龍崎設立莿竹及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利用場域,成為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場域。

臺灣的農業活動每年會產生數十萬公噸的農業剩餘資材,傳統作法多為露天燃燒,造成空氣汙染,如就現地破碎後其在分解的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如氧化亞氮、甲烷與二氧化碳皆是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因此如果能夠透過碳化的程序將農業剩餘資材碳化後重新回到田間使用,透過從源頭減少排放量,同時也能增加碳匯,農民可以實現淨零碳排或負碳排。生物炭的應用有多種好處。首先,它能夠降低農業中的氧化亞氮與甲烷的排放量,研究顯示,使用生物炭可將氧化亞氮的排放量降低約18%,將甲烷的排放量降低約3%。農業剩餘資材進行碳化後,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不僅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用於田間可長存土壤中形成碳匯,約可達到數百年的碳封存。達到增加農業碳匯的目標。

利用竹炭多孔隙的物理特性、將竹炭作為微生物的載體可延長微生物肥料的效期達3-5倍,龍崎區農會與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及生物科技業者合作,由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透過田間實驗,將竹炭及微生物肥料應用於柚子園及葉菜類作物、透過長時間的監測、相關研究也取得優異的成果。龍崎區農會也與生物科技業者合作將竹炭與相關微生物(枯草桿菌、溶磷菌等)結合開發成微生物肥料,目前已經送件並將取得肥料登記。

龍崎區農會目前有協助轄區內的竹農回收廢棄綠竹燒製成竹炭,未來也可以協助周邊轄區的農民農業剩餘資材製成生物炭再將其回歸至農業使用的循環再利用,除了達到「循環」以外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及增加農業碳匯也同時達到減量及增匯的目標,利用竹材及木材碳化過程所產生的副產物木煤氣來發電產生綠電供園區使用也是「綠趨勢」的推動。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