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脖子歪斜、疼痛、顫抖並非落枕 可能是斜頸症警訊

脖子歪斜、疼痛、顫抖並非落枕 可能是斜頸症警訊

藥物+復健更有效 減緩疼痛 重拾治療希望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3-12-07 21:52   更新日期: 2023-12-07 21:52   天眼日報記者 吳宜儒 / 台北市 報導  

【天眼日報記者吳宜儒/台北市報導】

金馬影帝李康生分享抗病經歷 攜手學會呼籲及早求診、穩定治療

脖子一轉就痛、只能歪頭,小心是斜頸症惹禍!金馬影帝李康生在20歲時即發現自己罹患斜頸症,後來雖症狀好轉,卻在45歲時中風後舊疾復發,十年來飽受斜頸症之苦,不僅吃飯、騎車不便,甚至連走路還一度習慣手扶著頭部,希望矯正頸部歪斜,拍戲也深受斜頸影響,更因此而患有憂鬱症,前後看了至少五十位醫師、甚至遠赴國外求醫卻未果,幸好近年在經過積極復健及肉毒桿菌素治療後,症狀好轉、脖子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緊繃疼痛。

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醫師說明,斜頸症多好發於40歲後,除了脖子「歪歪的」,還會伴隨痙攣、顫抖、及中重度疼痛,日常行動因而受阻,對於情緒、社交能力亦有嚴重影響。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教授指出,及早治療可避免症狀惡化至失能,其中注射肉毒桿菌素可矯正頸部歪斜、大幅降低疼痛感。超越復健診所王薏茜院長補充,藥物搭配復健能延長治療效果,鼓勵有疑似斜頸問題的民眾應及早至神經內科、復健科進行鑑別診斷,盡早治療,避免後續生活品質大打折!

脖子歪歪的不正常?40歲後女性更要當心斜頸風險

平均花費四年才能確診,症狀惡化、食衣住行全面向皆受阻!

陳智光醫師指出,斜頸症是一種肌張力不全症,肌張力不全症僅次於原發性顫抖症、巴金森氏症,是第三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斜頸症是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的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大多數個案屬於特發性、找不到病因,不過研究顯示,患者通常多於40歲後發病,且女性發生斜頸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之高!

然而,許多患者一開始常以為只是落枕或姿勢不對而忽視,反而延誤就醫或被誤診,據統計,斜頸症患者從發作到確診平均竟需花上4至6年,這段期間內症狀可能愈發嚴重、影響生活!陳智光醫師進一步說明,脖子歪歪的、不能任意轉動,可能影響到視線跟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部分患者會因擔心旁人眼光,而不願出門與人社交,日常的一舉一動都受到阻礙。因此,陳智光醫師提醒,一旦發現自己出現脖子歪斜、疼痛或顫抖,就應及早就醫檢查,排除後天疾病或其他影響因素,確認為斜頸症診斷後,也建議盡早接受正確治療。

斜頸症患者深陷「疼痛→焦慮→症狀惡化」惡性循環

肉毒桿菌素優勢多、可精準放鬆+大幅減輕疼痛

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教授指出,斜頸症通常多伴隨痙攣、顫抖、抽動,且嚴重時可導致中重度疼痛與不適感,患者飽受病痛之下易衍生心理疾病,國外研究即顯示,高達半數的斜頸症患者因而患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然而,焦慮、疲憊、壓力過大,反而又會使斜頸症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由於斜頸症尚未能治癒,現在治療多以緩解症狀為主,吳逸如教授說明,目前斜頸症的藥物選擇多元,口服肌肉鬆弛劑雖有舒緩效果,因作用於全身,調整劑量困難,易造成全身無力等副作用,肉毒桿菌素則可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交接處,精準放鬆受到影響的頸部肌肉,臨床研究顯示,通常注射肉毒桿菌素後六週即可看到明顯改善,能矯正頭部歪斜位置、大幅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現在健保已有條件給付,鼓勵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

藥物+復健併行 治療效果更持久

金馬影帝李康生分享抗病經歷,鼓勵病友穩定治療

曾經深受斜頸症所苦的金馬影帝李康生分享,自己曾求助過至少50名醫師,試過各式中、西醫療法、甚至偏方,卻還是無法緩解頸部的緊繃疼痛感,直到求診於超越復健診所的王薏茜院長、嘗試注射肉毒桿菌素後,才總算感受到症狀明顯改善。王薏茜院長分享,許多斜頸症患者在一開始找不到病因時,會自行嘗試針灸、拔罐、推拿或民俗療法,但效果都不彰,鼓勵患者有疑似症狀,要至復健科、或神經內科求診進行鑑別診斷,確認為斜頸症後,則建議應同時採用藥物及復健方式,才能讓治療效果最大化。

李康生與蔡明亮導演於今日出席衛教記者會,攜手台灣復健醫學會、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神經內科醫師,一同呼籲大眾重視斜頸症帶來的身心風險。蔡明亮導演分享,新作《日子》便是在記錄李康生長期治療斜頸症後誕生的作品,現正於雙北、桃園地區的影院上映,同時展覽「蔡明亮的日子」亦在北師美術館展出至明年1月7日,邀請民眾前往觀展。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