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第三代網站~請多多來站光臨!
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新聞 >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5月28日一般外科楊宗翰醫師在記者會中談主題: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5月28日一般外科楊宗翰醫師在記者會中談主題:

接受腹部「傳統手術」後的患者,能再選擇「微創手術」嗎?

新聞字體調整: 轉寄 (0) | 推薦 (0) | 書籤 (0)

上傳日期: 2024-05-28 19:08   更新日期: 2024-05-30 13:48   記者 張起床 / 雲林縣 報導  

【記者張起床/雲林縣報導】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5月28日(星期二) 一般外科楊宗翰醫師在記者會中談主題:接受腹部「傳統手術」後的患者,能再選擇「微創手術」嗎?

「哪有手術不沾黏的!」,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一般外科楊宗翰醫師指出,只要有手術就會產生沾黏,無論是腹膜、網膜、胃腸道、肝臟、膽囊、子宮等,沾黏是傷口復原的必經之路,沾黏的範圍絕對不是侷限在表皮傷口的下方而已,過去腹內手術的目標器官周圍都是會發生的位置。

已經接受過傳統腹部手術的患者,未來需接受其手術時就無法選擇用微創的方式了嗎?楊宗翰醫師表示,有一名75歲女性患者,在5年前因右側大腸癌進行傳統方式的根除性右側大腸全切除及腸吻合手術,接受過輔助性的化學治療後並無疾病的復發,但在今年初因急性的膽囊炎需要手術,以台灣目前的醫療現況來說,膽囊手術如無特別因素都是以微創手術為主。

經醫師評估後採用膽囊微創手術進行,考量到這名患者過往大腸手術的主要範圍在右側,而這次的微創手術從左側進行,先將中線及右上方的沾黏拆除後,在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整個手術的時間比過往急性膽囊炎的腹腔鏡手術時間多了一個小時,目的就是小心地將沾黏拆除並且保護腸子,患者手術後回復的速度跟過往急性膽囊炎手術的患者一樣,在手術後的第2天出院。

楊宗翰醫師指出,在過往微創手術還未普及或技術尚未成熟前,所有的腹部手術都是以傳統開腹手術進行。傳統手術的範圍比微創手術來的大,產生沾黏的範圍與嚴重程度自然影響較多,如此一來,病患後續如需接受其他手術時,必定會遇到沾黏進而影響到手術的風險。

然而再次的手術能否以微創手術進行,需要以病患自身疾病以及當下的病情來決定,倘若病人的心肺功能不佳,或是因出血、感染等導致生命徵相不穩定則不適合進行微創手術。另外文獻也明確指出,病患過去的手術範圍如果有超出1/4個腹腔的範圍,也會導致微創手術有較高的機會會轉成傳統手術,但若病患能夠進行微創手術,術後回到正常的生活作息或回到工作岡位上的時間可加速許多,且手術後的疼痛減輕及傷口美觀都相對較佳。

楊宗翰醫師表示,在微創技術與設備逐年進步下,成大斗六分院也進行過傳統肝臟手術後腫瘤復發再次以微創手術進行,將術後住院天數平均一至兩周的傳統肝臟手術減少至5至8天的微創肝臟手術,以及傳統手術造成沾黏性腸阻塞後,以微創手術進行救援沾黏拆除手術等。

本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楊宗翰醫師資歷:現職成大斗六分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暨臨床助理教授;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成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總醫師、成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成大醫院外科部外傷科主治醫師,專長:腹部急症(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胃腸穿孔、腸阻塞、疝氣併箝制等)、肝膽腫瘤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嚴重腹部外傷。

其它新聞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線上客服 工作夥伴 小額贊助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