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農民洪兆濡
九如農民陳彥柏
南州正妹孫佳琳
內埔農民陳育勝
萬丹農民洪兆濡:去科技返鄉耕農 賺進人生第一桶金
誰說「做農」不好,65年次的洪兆濡一點也不覺得,原在科技大廠宏碁電腦上班的他,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7年前決定返鄉種香蕉、红龍果,年收入超過百萬元,為自己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當年輕準備衝刺的年齡,突然轉換跑道,洪兆濡確實也有些掙扎,何況在科技大廠是人人稱羨的工作,但為兼顧家庭與健康,他毅然做出決定,還好家裏從事水稻育苗工作,對務農不陌生,他請父親把原種香蕉的地騰一塊出來種紅龍果,自己管理照顧。
洪兆濡說,要管理好果園許多原理其實都一樣,香蕉研究所的專家指導他田間管理,他把這套方法在紅龍果上面,參加紅龍果全國評鑑,獲得甜度組優勝名單。他也知道不必過分使用農藥就能有效防止病蟲害,種不到3年,就獲農委會頒獎「防疫先鋒」的名號。
目前洪兆濡種7分地紅龍果及2公頃半的香蕉園,他說,卸下科技新貴的光環,重新踏上家鄉土地,辦公的地方就是這一片果園,時有烈日時有大雨,工作很多很忙很累,但徐徐涼風卻讓心靈溫暖滿足,他一點都不後悔,因為回到鄉下照顧家庭,父母妻小一家溫飽,小孩下課後還到田裡幫忙拔草,這是他以前無法想像的生活。全年無休的他,所有時間都花在香蕉及紅龍果園,這兩種作物已為他賺進人生第一桶金,他有信心未來第二桶金、第三桶金並不是難事。
◎九如農民陳彥柏:種田就像上班 年輕農民陳彥柏不喊累
「種田很辛苦嗎」?對於30歲九如農民陳彥柏來說,他每天早上6點到田裏採完小黃瓜,8點回到家裏整理一下貨源,下午再到田間管理工作,善用時間瞭解作物特性,種田也可以像上班。
陳彥柏原念餐飲科系,曾有機會當上空中少爺,5年前因母親生病,家裏的田落在父親一人身上,他不忍父親無夜無日忙著,於是辭去工作回來務農。
陳彥柏目前種有1公頃多的苦瓜及小黃瓜,兩項作物輪作,苦瓜結束前就間種小黃瓜,雖然不是學農出身,但從小在農村長大耳濡目染,懂得一些耕作技術,再加上父親及專家的協助,種出來的苦瓜及小黃瓜不但符合農藥殘留檢驗,而且品質好,幾乎一採收就被行口訂走了,最近開始採收小黃瓜,最好價格曾一箱30斤賣到3000多元。
陳彥柏打出「綠翠微」品牌幫自家蔬果行銷,顛覆傳統「務農」透日出門,黃昏回家的作習方式,一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而且大部分是優閒的,年收入超過百萬,長相斯文、沒有曬黑的皮膚,看不出來是「種田人」。
◎南州正妹孫佳琳:正妹棄科技返鄉賣蓮霧 覓得如意郎擁有漂亮臉蛋及好身材的孫佳琳,原在和碩電腦從事設計部門專案經理,一年前返回家鄉屏東南州,協助父親拓展農產事業及管理農場帳務工作,還意外覓得白馬王子,是她最大收獲。
孫佳琳擁有穩定收入,但上班生活就像賣命,她說,每天8點上班,幾乎要到半夜12點才能回到家,雖然收入優渥,但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兩年前,父親孫國樑成立南荔果合作社,需要人手幫忙,她經過一年的考慮,去年底辭去工作,離開炫麗多采的台北生活,回到純樸恬靜的農村。
孫家擁有20幾公頃農田,父母親種蓮霧、荔枝、葡萄柚及苦瓜、香蕉等,回到南州後,原管帳務的媽媽就把帳目讓她來處理,好在台北工作也學得一些經驗,至於田裏的工作,她只負責選別、分級,頂多到苦瓜園套個蔬果套,她跟爸爸說要回來工作,唯一要求是「不能曬太陽」,她覺得曬黑會變成「村姑」,嫁不出去。
其實賣蓮霧並沒有比上班輕鬆,在台北再怎麼累,至少一週可以放一天假,放鬆去玩,回到南州幾乎沒有休息,尤其是大量出貨時,一大早忙到半夜,但她卻不覺累,自己家裏的事業可以做得更好。今年8月份弟弟退伍,也留在家裏幫忙,弟弟負責到果園載蓮霧回來,集貨場請人幫忙,她則分配出貨明細、貨款收付,幾乎是集貨場總管。
好在蓮霧、芒果、荔枝產期到8月份告一段落,12月份才開始忙,中間可以好好休息兩三個月,但人生際遇變化往往難以預料,就在休息的兩個月中,國中同學的出現,竟是她生命中的白馬王子,兩人已決定1月11日共同步入結婚禮堂,一個意外的決定,讓她擁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及嚮往的婚姻。
◎ 內埔農民陳育勝:放棄高薪守護鳳梨田 外銷大陸鳳梨搶頭香冬天的鳳梨好吃嗎?其實酸甜滋味正是鳳梨特有的口感,這一櫃一櫃的鳳梨正要銷往大陸上海,陳育勝算是全台最早採收外銷大陸的果農,他說,配合訂單調節產期,最早鳳梨12月就可採收,現在每週至少20呎櫃約7公噸的量,在大陸市場很搶手。
陳育勝是真正鳳梨之子,不到40歲的他已經在鳳梨田打滾將近20年,生性木訥向來默默做事,父親陳來長人稱「鳳梨伯」,在鳳梨界屬達人級,但他不想在父親光環下種鳳梨,曾有機會到中鋼上班,但他不願被束縛在朝九晚五的固定模式上班,他選擇最熟悉的鳳梨。
父親名氣大,所以他都在幕後,大部分田間工作都落在他身上,父親從旁技術指導,曾在全國鳳梨比賽囊括第一及二名和曾獲歐盟認證,這幾年來父親把鳳梨田都交給他來管理,加入產銷班申請吉園圃。
以往鳳梨大都供應國內批發市場或直銷超市,4年前認識在果菜市場上班的王興樂,籌組亞洲鳳梨公司,在產地成立雙豐合作社,去年外銷大陸約200公噸,他說,今年可望增加到250公噸。
陳育勝表示,為了擴大產業,僱請一批年輕人固定班底採收鳳梨,鳳梨是所有農作物最難採收,全依靠人工綁著提袋,沿著一畦畦鳳梨田一顆顆採,鳳梨的刺扎在肉裏,是錐心的痛,他說,現在皮都長繭,刺不痛了,採鳳梨動作要俐落,果柄要刀割開,減少細菌感染,冬天還好,夏天太陽大,鳳梨田空曠炎熱,才是體力考驗。
陳育勝放棄都市穩定高薪工作,顧守這一片鳳梨田,他說,回到鄉下務農,最大的收獲是人情味,他沒後悔在這片田耕作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