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新竹--急性腸缺血 術後病人症狀逐漸改善
2022
09/21
17:27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縣
報導
分享
瀏覽 (914) | | | |
2022-09-21 17:27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縣 報導
新竹臺大分院急重症小組 進行跨領域整合照顧 

林彥良醫師說明,透過檢查影像顯示急性腸缺血病人腸道動脈開口嚴重狹窄,經導管治療放置支架後腸道動脈不再狹窄,順利恢復血流。.jpg

 

一位長期規則洗腎的74歲先生,於一個月內數次發生腹部疼痛,合併發燒、嘔吐、腹瀉、甚至血便情況,因而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求診住院治療。住院中內視鏡檢查發現老先生的小腸及大腸交界處有黏膜出血合併纖維化病變;電腦斷層檢查亦顯示腸道腫脹合併主動脈及腸繫膜動脈開口鈣化。該院立即啟動急重症跨團隊照護,經腸胃科、放射科及心臟科跨科部討論後,懷疑老先生罹患腸繫膜動脈狹窄進而引起腸缺血。由心臟科醫師進一步執行導管檢查,檢查結果的確顯示腸繫膜動脈開口嚴重鈣化合併狹窄,因此在腸繫膜動脈開口放置支架治療腸缺血。術後病人的腹痛症狀逐漸改善,且不再發生腹瀉或血便。

.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林彥良醫師說明,新竹臺大分院於2013年即成立「急重症醫學中心」(以下簡稱急重症中心),在當時的急重症中心主任賴超倫醫師的領導下,由謝慕揚醫師與蔡貴嶔醫師完成該院首例急性腸缺血緊急導管治療,至今已經治療二十多名病人。該院醫療團隊視個案病情機動成立急重症小組進行跨領域整合照顧,其運作方式係由急診內科醫師依病人病情需求在急診召集,或由重症醫師在加護病房啟動召集。召集後,由放射科或心臟內科醫師執行緊急導管檢查打通腸道血管,外科醫師執行腹腔鏡探查手術,視情況輔以手術切除壞死腸道,並由重症醫師進行跨團隊協調與整合。在此運作下,急性腸缺血病人若合併血管100%全阻塞與腸道壞死,其三個月的存活率已經由趨近於0%大幅提升至50-60%。

.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林彥良醫師解釋,腸缺血是因為供應腸道氧氣及養分的動脈發生血管狹窄或阻塞,引起腸道血流下降,進而造成腸道缺血壞死的一系列變化。其常見症狀包含腹痛、腸蠕動不良、腹瀉、血便、甚至因腸道細菌轉移至血液中引起敗血症,最嚴重可導致死亡。腸缺血占所有因腹痛住院病人比例約0.1%,根據病程可以區分為急性或慢性,然而兩者的臨床預後卻大不相同。急性腸缺血因臨床症狀不典型,不僅診斷困難,其死亡率更可高達60-80%,治療上是由外科進行剖腹探查手術切除壞死腸道合併血管繞道恢復腸道血流;慢性腸缺血則病程相對緩和,治療上可採用導管手術放置支架。

.

林彥良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常碰到的難題是大於90%的腸缺血病人屬於急性腸缺血,單就診斷面受限於病人年紀與表達能力造成診斷困難,且病人病況不佳導致外科手術的成功率不高,甚至有一部份病人因為病況太差而無法撐過此類長時間的手術。為了解決此困境,國外逐漸有使用緊急導管治療再合併剖腹探查手術的成功案例報告。

.

隨著治療經驗的累積,大家對於腹痛病人是否罹患腸缺血的臨床警覺性更高,近年來由於電腦斷層檢查的影像解析度提升,加上導管治療相關醫材的發展,新竹臺大分院持續運作的跨團隊急重症小組,期盼能幫助更多的腸缺血病人,增進大新竹地區民眾的福祉。

上傳時間:2022-09-21 17:27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軒安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國際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