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新竹-- 清大首推人類史上第一齣
2023
11/06
17:09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713) | | | |
2023-11-06 17:09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市 報導
晨曦夕陽聯合主演的藝術饗宴

清大材料系周卓煇特聘教授(中),偕同藝術設計學系蕭銘芚教授(右三)、梁莉苓副教授(左三)、奈材中心朱英豪主任(左一)、柯美蘭醫師(左二)、藝術學院張芳宇院長(右二)、藝術設計學系吳宇棠系主任(右一)及材料系與藝術設計學系學生(後排)共同召開『跨域3-與陽光的藝術對話』策展記者會。

 

材料系周卓煇特聘教授強調健康照明的重要,並感謝校方推動支持本跨域藝術展。

 

奈材中心朱英豪主任表示,本次材料系與藝設系的跨域合作,有望提升國家價值。

 

藝設系吳宇棠系主任對能夠與材料系合作策展感到十分榮幸。

 

藝術學院張芳宇院長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與工學院跨域合作。

 

柯美蘭醫師表示,類太陽光照明與藝術的結合,顛覆了人們對燈具的想像。

 

藝設系蕭銘芚教授讚嘆「人造太陽光OLED照明」的美好、美妙之處。

 

藝設系梁莉苓副教授分享,創作「類太陽光」藝術品的心路歷程。

 

蕭銘芚,《台灣好盤-四季頌》 (90×90×35㎝)

 

蕭銘芚,《大霸晨昏》 (37.5×23.7㎝)

 

蕭銘芚,《天時地利》(33×33×10㎝)

 

蕭銘芚,《憶童年》(16×14×16㎝)

 

「人類史上,第一齣,晨曦、夕陽聯合主演的藝術饗宴,跨域的感動,即日起,在清大藝術學院,隆重登場。」

.

6日上午,清大材料系周卓煇特聘教授,也是新世紀節律照明(類陽光)的發明人,偕同兩位藝術大師,亦即清大藝術設計學系的蕭銘芚教授與梁莉苓副教授,共同召開記者會,開啟為期10天『跨域3-與陽光的藝術對話』策展。(圖一)

.

清大周卓煇表示:「2018年起,國際太空站,已經開始改用,對人的生理時鐘健康的節律照明;2025年,歐盟也將全面改用這種對人身體健康的照明;只是,國人沒有太注意這個重大消息,而有可能錯失改用好光的時機。」(圖二)

.

「因此,我們要感謝清華大學校方,對這一項跨域研究的支持,才能讓清大的好光發明,藉著清大藝術大師們的巧思巧手,誕生了這從清晨到黃昏,依時而變的「陽光藝術」;希望各屆前來觀展,一起見證這觸動心靈又帶來健康的美。」

.

清華大學,為了更進一步,促進原創且國際領先的研究,積極推動學院之間的跨界合作;在「競爭型/傑出研究團隊計畫」的持續支持下,今年,標誌著工學院、奈材中心與藝術學院的跨域合作,正式邁入第二年。(圖三、四、五、六)

.

周教授指出,去年,「燭光與藝術」的跨界合作、策展,吸引了國內超過60餘家次媒體的熱切關注;這一次,展現的難度更高,惟,藝術家們,充分掌握住了整個陽光的起與落,這一「與陽光的藝術對話」,將更感人、精彩。

.

更多將延續這兩年的院系跨界合作,再創新的里程碑。

.

本次所展出的「陽光藝術」,採用清大周卓煇教授專利的第四代節律照明技術,作為創新的元素;因其獨特四種自然光色混光技術,讓藝術品:「像極了一天的陽光」,光色、亮度,均皆依時而變。

.

透過清大藝術學院蕭銘芚教授與梁莉苓副教授巧妙、精湛的設計,首次,向世界展現此等原創、裝置藝術。

.

「『陽光、空氣、水』是生命的三要素。」蕭銘芚教授表示:「類太陽光智慧節律OLED照明」是人類的偉大發明,其最大的特色是『人造陽光的依時而變』。融入此光的『藝術對話』可以使得作品更為自然,彰顯人類生活的『順其自然』、『作息自然』,以及『節律自然』。」(圖七)

.

蕭教授表示,此次作品當中,「台灣好盤-四季頌」是以「聽春足音」、「聞夏草香」、「談秋寄情」、「盼冬多藏」四首詩為內容的四個玻璃盤,象徵「季節的轉換」,呼應人造陽光的「依時而變」,表現自然的節律。

.

清大藝設系梁莉苓副教授表示:「此次創作採用『類太陽光節律照明』,在日出至黃昏的柔和光線疊次變化中,感受到科技內藏的日夜綿延之詩意時間;然作為藝術家也為知識分子,仍審思能對周遭世局付出關懷可能,展出作品就在此感性與理性的交織下產生。」(圖八)

.

這次展期,從11月6日(一)起,至11月17日(五)止,不含週末;共計展出四件蕭教授的作品,與一件梁教授的空間裝置作品。

.

以下為作品介紹: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人類生活作息的自然狀態,而所依賴的是太陽的「從晨曦到黃昏」、「從白晝到黑夜」的「節律」與「漸變」。

本系列作品乃將人類的偉大發明「智慧節律」的「類陽光OLED燈」導入玻璃工藝創作之中,發揮「類太陽光智慧節律OLED照明」的特色,亦即「人造陽光的依時而變」。融入此光可以使得作品更為自然,彰顯人類生活的「順其自然」、「作息自然」,以及「節律自然」。

.

「大霸晨昏」是透過大霸尖山與樹木剪影的噴砂玻璃,表達從晨曦到黃昏的景色改變,呈現一天當中陽光的節律,以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作息。

.

「天時地利」是以上方「東、南、西、北」方位所對應的五行顏色「青、朱、白、黑」,以及下方「中」所對應的五行顏色「黃」(金黃)的玻璃盤,象徵節律的「天時地利」。

.

「憶童年」是取材童年對於珊瑚與熱帶魚的觀察,透過燈炬作業的實心塑造玻璃,製作海洋生態的「珊瑚與熱帶魚」,表達海洋除了有潮汐的節律之外,也會因陽光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景象。

.

自疫情蔓延以來,居家隔離與辦公,不只中止與改變原來作息,也讓我感受到衝突卻和諧的弔詭存在,如更多居家周遭的獨處散步,當陽光撒曬在山頭、樹梢或落葉時,恍惚間彷彿幸福滿滿;然接連而來的死亡、天災、人禍,乃至 2023 年的此刻正發生的烏俄、中東等戰亂,卻讓我同時感到幸福之下,其實是世界的動亂與不安。

.

此次創作媒材主要採用「類太陽光節律照明」,在日出至黃昏的光線疊次變化中,感受到科技內蘊藏的綿延詩意時間。作為藝術家也為知識分子,於是又在想那日日夜夜的輪轉,那陽光明媚帶來的幸福,是否能轉為祝禱,祈求滋養大地的太陽之神,能早日止歇那存在於人們、族群、國家……的交戰。

.

展出作品中最大燈箱與中型燈箱內部投射「類太陽光節律照明」,藝術家特別設計過的光線變化節奏,重複投射黎明至黃昏的光色,上頭擺設取自蜜蜂家巢的蜂蠟,以「家屋」之象徵媒材捏製的小山頭、小樹或是落葉,靈感取自許多台灣居家鄰近處或散步時的常見景象,意圖組合成簡單、溫潤、平靜的小幸福意象。

.

另外,大燈箱內投經筒轉動錄像,而在幸福與祝禱的底部,卻是象徵世界局勢或地方時事所疊高堆放的報紙。在日夜光線變化中,唯獨安排一盞溫暖不變的光照,其燈箱內部裝設「類燭光照明」,燭光中隱約照亮「和平」一詞,回應底部擺設此刻正發生於中東的戰亂報導。

.

若拉開至作品全景視點,背景投射藝術家在歐洲回台灣時,機上♛攝的黎明乍現天際線景象,除取用靈感來自「類陽光」照明,也希望表達作品中由小至大、由個人至世界的視野與存在觀。

上傳時間:2023-11-06 17:09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軒安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電視國際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