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國際身心人權倡議組織巡迴展於高雄巨蛋廣場開幕
2024
04/29
16:53
記者
孫文文
高雄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5539) | | | |
2024-04-29 16:53
記者 孫文文 高雄市 報導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莊凱仲理事長致詞.jpg

 

高雄市議員陳麗珍到場致詞勉勵.jpg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特展於漢神巨蛋北面廣場開幕.jpg

 

由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CCHR)所發起的「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巡迴展覽,繞行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各大城市,如今再度抵達高雄。由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承辦,於4月26日在高雄巨蛋廣場舉行巡迴展開幕剪綵儀式。與會貴賓雲集包含陳麗珍議員、左營區公所代表汪時彥課長、李雅慧議員服務處巫振興執行長、永清里郭鎮國里長、埤東里鄒秀華里長、果峰里曾瑞水里長、鼎泰里張吉雄里長、崇實里吳武雄里長、新下里黃慶德里長、雲林科技大學工管系副教授林怡君、台灣無毒世界協會創會理事長吳玉珍醫師、台灣長者健康促進會秘書長景馨嫺、高雄市家長教育聯盟總召洪志和、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理事王玉如、社團法人高雄市八方義行團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陳宏銘、財團法人平安福利社會慈善事業基金會督導陳碧燕、財團法人山達基教會高雄機構公關科長王麗君、禾韻生醫有限公司顧問吳香樺博士、社團法人台灣長者健康促進會陳秋華社工督導、太極門養生氣功學會代表等。即使滂礡大雨,也澆不熄參與者的熱情。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莊凱仲表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10月發表《精神健康、人權與立法:指導與實踐(Mental health, human rights and legislation: guidance and practice)》手冊,該手冊開宗明義便是反思現今精神醫療以所宣稱的醫療目的,卻對病患實施強迫性或歧視性的作法,可能已構成了酷刑,國際社會有義務終止這樣的作法。手冊中列舉強制送醫、電痙攣療法以及非自願服用改變心智的身心科藥物等,皆已違反人權。

莊凱仲表示,根據衛福部111年統計,我國就診精神科/身心科人數已高達303萬人,然而根據協會所收到的受害人通報中,驚訝地發現當中卻有許多民眾是在不知藥物及療法風險情況下接受治療,違反知情同意權,甚至已有不少個案因求助醫師慘被貼上多種精神疾病標籤,而感到失去尊嚴與痛苦沮喪。

陳麗珍議員致詞時表示,在身心醫學領域,透過協會才知道現在有強制就醫和電擊這樣的醫療行為。我們需更去注重醫療人權的問題。很多問題如果可以提早先知道,我們就會很容易地解決。

公民人權協會個案訪談師分享一名國小教師因失眠看精神科,服藥後開始出現記憶斷片,先後遭診斷罹患失智症、憂鬱症,僅隔一週又診斷為躁鬱症。後竟遭遇校方以此為由判定為不適任教解聘。所幸透過縣府陳情得以保全工作,但失去的尊嚴卻難以找回,更需因此忍受同事異樣眼光,甚至還放棄攻讀研究所的夢想。

他向主治精神科醫師反應,卻驚訝發現醫師不僅缺乏同理心,更在他的病歷上加註許多偏見與醫師主觀想法,對他而言相當受傷與備感歧視。且每次看診只有10幾分鐘,醫師卻以健保點數較高的深度精神治療40分鐘來提報,要不是有申請病歷,這些事情他通通不知情。這更讓他意識到,精神科醫師隻手可以遮天的恐怖經驗。他表示,希望透過自身的案例可以讓社會大眾警覺,一個正常人可以從本來沒病到有病,而這個「精神失常」標籤卻成了擺脫不了的惡夢。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表示,協會不僅提供受害個案通報專線0906-529995,更大量培訓個案關懷志工提供一對一的訪問服務,讓受害心聲得以被聽見。除此之外,協會也成立由教授、護理師、藥師、社工及律師等專業人士組成的小組,提供多元協助,歡迎有需要的民眾多加利用。

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成立於1969年,由山達基教會以及美國知名精神醫學倡議者,名譽教授湯瑪士・薩茲博士共同創辦,旨要調查並揭露心理治療的領域違反人權的情況。成立至今已於全世界推動超過180項法案,300則藥物警語,並曾於1976年創下美國加州禁止實以強制電痙攣療法,包含禁止對十二歲以下兒童實行,成為多國法案參考的首例。該展覽以真相調查為主軸,公布數十幅珍貴照片,描述18世紀瘋人院的起源、納粹集中營、種族主義,一直變革到現今的藥物治療模式,這之中所產生的人權議題,值得醫師、教師、家長、律師及執法機關一同關心與探討。該展於台北、台中、高雄多次展出,累積看展民眾已高達近5萬人。

莊凱仲表示,我們認同賦予民眾尊嚴、平等、慈悲及關懷的身心醫療,這是心理健康之普世價值。期盼一起攜手杜絕草菅人命,侵犯人權的無良醫者,還社會大眾一個更安全、更透明、健康及符合人權及尊嚴的精神治療環境。

上傳時間:2024-04-29 16:53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孫文文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國際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