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為讓國人認識詔安客家文化的精髓雲林縣詔安客家文化園區社區現地公開說明會
2009
11/18
18:47
天眼日報記者
吳達人
雲林縣
報導
分享
瀏覽 (407) | | | |
2009-11-18 18:47
天眼日報記者 吳達人 雲林縣 報導

雲林縣府於95年7月獲客委會核定補助新台幣150萬元辦理「雲林好客—詔安客家文化園區先期基礎調查」,96年12月辦理完成後,97-98先後多次向客委會提案爭取後續工程補助,98年4月獲其核定補助450萬元辦理「雲林好客-詔安客家文化園區委託規劃設計」,98年7月1日已委託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辦理,98.11.10已召開並通過期初審查會議,預計99年設計完成後,再爭取新台幣5000-6000萬元工程款。

除此之外,98年4月尚另獲核定補助新台幣400萬元辦理「雲林縣張廖家廟-崇遠堂緊急搶修工程委託規劃設計監造」;補助新台幣300萬元辦理「雲林縣張廖家廟-崇遠堂全區修復工程委託規劃設計」;補助新台幣300萬元辦理「搶救惠來厝(回頭屋)詔安客庄民居建築環境改善計畫」。98年10月21日又獲客委會核定補助兩案:補助新台幣300萬元「雲林好客─「詔安客家文化園區」之軟體展示與營運計畫」;補助新台幣450萬元辦理「雲林縣二崙國小詔安客語教學空間第二期營造工程計畫」。

在台灣開發史上,詔安客的開發史少為人知,因為過程平靜無波。早年從福建省詔安縣官陂與秀篆等地移民來台的客家人,登岸後多定居於雲林縣崙背鄉、二崙鄉及西螺鎮的部分村莊。隨著歲月推移,台灣東、西部都分佈有詔安客。然時至今日,西螺人能講詔安話的已少之又少,二崙鄉保存較多。崙背鄉則受河洛話同化最少,像該鄉的羅厝村(李姓佔多數)、港尾村(廖姓佔多數)、崙前村(李、廖)等,居民的日常會話仍是詔安語。詔安客再一點特殊之處是操雙語。由於在漳州祖居地或來台後,詔安客總跟福佬人毗鄰而居,當然彼此間要互動,因此詔安客自小即會講閩南話。這點關係,造成許多詔安客認為自己可客可閩、亦客亦閩,這在族群融合上大有助益,但也造成一項大問題,就是身世的誤淆。像今天的西螺人,很少人知道他們的祖先是詔安客,說自己是閩南人。民國六十一年,華視推出一齣連續劇「西螺七劍」,以西螺七崁的武功為經緯發展出精彩劇情,以頭崁廖錦堂、二崁蔡清標、三崁張大海、四崁施翠蓮、五崁簡阿七、六崁李英杰、尾崁鍾榮財七個姓氏的英雄人物串聯登場,結果收視率奇佳,在八點檔播出七個月之久,創下空前記錄。該劇以台語播出,大家鐵定以為西螺七崁人是台語族群。不是的,他們全是詔安客。昔日西螺七崁就分佈在西螺、二崙、崙背三個聚落。在那個年代,他們當然講百分百的詔安話。

你可能聽過「能過西螺溪,無法過虎尾溪」這句話。清朝時期,林內、竹山一帶山區的土匪常到西螺一帶地區打劫,西螺廖姓人士乃延聘同為詔安邑的福建武師阿善師前來廣興開設「振興社」武館傳授武術,這就是西螺七崁武功的由來。此外,新虎尾溪南岸的後牛埔(今土庫鎮)的土匪也經常入侵崙背港尾地區,港尾廖姓族人從祖地官陂聘請廖金生前來傳授「布拳」。由於詔安客區習武風氣盛,故前述兩路土匪後來均無法越過虎尾溪入侵。這就是「能過西螺溪,無法過虎尾溪」的掌故。

為讓國人認識詔安客家文化的精髓,更希望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共同來推動詔安客家文化,讓客家文化能永遠流傳下去,未來全國第一座詔安客家文化園區即將落腳在崙背鄉,並作為推廣全國詔安文化中心,希望延續雲林縣詔安客家人文歷史之基礎調查,完整保存詔安客家文化相關文物及資料,使在地詔安客家文史社群之能量得以永續發展,保存與發展長期被邊緣化的珍貴詔安客家文化。

上傳時間:2009-11-18 18:47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吳達人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國際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