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文資總處檢視臺南市赤崁樓贔屭碑風化損壞情形
台南市以文化古都聞名全臺,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當中的府指的就是臺南。臺南市著名的古蹟當中,赤崁樓(古稱普羅民遮城)是許多遊客到臺南必須一遊的景點,園區中放置的九座清乾隆御賜滿漢碑(俗稱贔屭碑)更是赤崁樓的象徵,也是許多研究文史工作者,與史學家研究臺灣史的重要史料。
目前此九塊滿漢碑體含底座,因長期暴露於外,導致龜烈及風化等情形。文化觀光處為此於99年2月2日召開古物審議委員會,徵詢審議委員建議。會中決議請文建會文資總處協助檢視碑體及底座的損壞與風化情形,並提出修復建議,以提出修復與保存計畫,另外,針對是否易地修復或現地保護,也請文資總處提出相關建言。
文化觀光處於日前會同文資總處研究傳習組鄭明水科長及承辦人邵慶旺先生等相關工作人員,一同前往會勘,以精密儀器檢視其裂縫,並以3D掃描技術檢視其損壞情形,至於原地保護或易地保存,文資總處將會提供相關資料及建議,作為市府修復的參考。
此九塊御碑由於造形、石材乃至雕飾等都是臺灣地區極為少見的。其碑額正中有一團龍,口銜刻有篆體「御製」字樣的長方額牌,由於龍與御製都屬皇帝專用,顯見此九塊碑來歷不凡,其碑身高約317公分,寬約142公分,石材來金門,屬花崗岩的一種,質地細膩,紋理緻密,其碑文共有五篇詩文,其中四篇分別以滿、漢文字各刻一次,龜座以花崗岩製成,高約80公分,寬約180公分,石龜名為贔屭,相傳是龍所生的九個兒子一,天性喜歡負重,因此常被當做碑碣的基座。
據了解,此九塊碑及基座,相傳於民國五十幾年以牛車運至當場,因後來碑體損壞,民國80年初層以鐵片固定於側面,以為修復,目前9塊御碑中,最左邊兩塊碑體損壞較為嚴重,但碑文仍明顯可見,保持相當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