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齣原創原住民歌劇《逐鹿傳說》 歡迎民眾索票觀賞
全世界第一部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故事的歌劇「逐鹿傳說」由國寶級作曲家蔡盛通譜曲,他是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的音樂啟蒙老師,今(7)日蔡副市長出席《逐鹿傳說》記者會見到老師,非常高興,他提起小時候幫老師整理花園來換取學習小提琴的學費的往事,抱著感恩的心情,大聲地向蔡老師說「謝謝老師」,同時大力為「逐鹿傳說」做宣傳。
「逐鹿傳說」7月18日(星期三)、19日(星期四)晚間七點半將在臺中中山堂演出,民眾只要持今年5、6、7月不限金額、未列買受人及統一編號的發票四張即可兌換一張門票,所集發票將全數捐贈公益團體。
市府文化局今(6)日舉辦記者會,四位劇中男女主角演唱,以高亢激昂的歌聲打動在場觀眾的心,希望民眾一起支持原住民文化,也發揮愛心幫助弱勢。
「逐鹿傳說」由國寶級作曲家蔡盛通譜曲,出席記者會的副市長蔡炳坤見到蔡老師,非常高興,他說自己是窮人家的小孩,沒錢付小提琴的學費,當時只好幫老師整理花園來換取學費,31年來終於有機會公開大聲向蔡老師說「謝謝老師」。
蔡副市長也大力為蔡老師譜曲操刀的《逐鹿傳說》做宣傳,他說這是全世界第一部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故事的歌劇,結合音樂、舞蹈、戲劇的張力,有三個很重要的意義,第一是用藝術的方式呈現、發揚原住民文化,第二,該故事以愛與關懷為主軸,提醒現代人反省對大自然的迫害所帶來的災害如土石流,第三,歌劇是外來的,《逐鹿傳說》卻以臺灣原住民來呈現自己的故事,而非別人的故事、腔調、語言。
導演張寶郎表示,歌劇是非常複雜的工程,臺東大學幾乎全校投入該劇,一般人對原住民歌舞的印象都是九族文化村、阿里山很制式的舞蹈,《逐鹿傳說》完全是依照1597年義大利發明歌劇的方式來製作的,只是題材是臺灣的原住民題材,融入了民族樂舞、歳時祭儀、神話傳說等元素,期望能透過此劇,創造出不同層次、肌理與面向的「原民風」。
文化局則指出,「逐鹿傳說」集結了傑出的聲樂家林惠珍(泰雅族)、蔡美鈴、張玉胤(阿美族‧漢)、巫白玉璽(泰雅族)、許德崇、葉展毓、戴旖旎、詹喆君、施履誠、張寶郎、張坤元等,加上屢獲國內原住民樂舞大賽特優的臺東高商原住民樂舞社、臺東大學交響樂團、臺東大學合唱團,以及從70歲的vuvu(長者)到3、4歲的臺東卑南族pinaski族人共同擔綱演出。
由國寶級作曲家蔡盛通譜曲、臺東大學華語文系老師董恕明作詞的原住民歌劇《逐鹿傳說》,2011年在臺東藝文中心與臺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獲得觀眾熱烈迴響;擔任該劇藝術總監與指揮的人文學院院長謝元富表示,《逐鹿傳說》花了三年時間規劃,有感於臺東是臺灣族群最多元的美麗後花園,卻也是政、經條件相對弱勢的後山,臺東大學作為臺東地區唯一的一所大學,從來不曾忘了「在地」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