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2
03
屏東縣推「泰國蝦」防疫安全繁養殖技術 提昇育成率
最近台灣泰國蝦釣蝦場因林書豪躍上國際版面,全台養殖最多的屏東漁民卻為育成率下降、減產的問題傷腦筋,屏東縣政府為此委請屏東科技大學辦理「淡水長臂大蝦(泰國蝦)防疫安全繁養殖技術推廣」計劃,希望找出問題,解決養殖困境,再創「泰國蝦王國」。
曾為漁民帶來不少財富的「泰國蝦」,近幾年來因為養殖場環境受污染、蝦病迭起,尤其冬天低溫期更嚴重,育成率下降,收入減少,縣府與屏科大合作完成繁殖業者2戶及養殖業者11戶建立防疫式繁養殖系統,縣長曹啟鴻6日與屏科大教授鄭文騰和縣議員許國華前往里港漁戶林清湶及方金德養殖場了解計劃執行情形。
俗稱「泰國蝦」的淡水長臂大蝦是分佈最廣泛的淡水蝦類,具相當重要的經濟價值,屏東主要養殖地分佈在里港、鹽埔一帶,約有1300公頃全台養殖最多,約佔9成,養成期約5到8個月,20幾年前屏東縣泰國蝦養殖蔚為風行,曾有「泰國蝦王國」稱號,但近10年來隨著近親繁殖、環境污染、抗病力降低等因素,育成率下降。
曹啟鴻表示,這個計劃請屏科大團隊研究,經由免疫刺激物及益生菌之應用,以增強種、苗之免疫抗病能力及種蝦之生殖能力,培育優質種、苗,提升繁養殖活存率,增加漁民收益。未來引進太陽能光電業者與漁民合作,養殖池架設電板,一兼二顧,漁民多一些收入。
鄭文騰說,已有證據顯示,鳥類如白鷺鷥、夜鷺是傳播病原的重要媒介,因此,隔離養殖生產環境,搭設防鳥網,防止帶原動物與鳥類入侵,並輔以投餵營養均衡且添加免疫生理調節劑飼料,增強養殖蝦類生理調節與免疫抗病力,建立防疫生物安全養殖系統,是防止疾病爆發及傳播的重要策略。藉由免疫生理調節劑及益生菌之應用,已明顯提升蝦苗培育及養成活存率20%以上。
農業處表示,泰國蝦肉質鮮美,肉多紮實,適合各種料理方式,以往泰國蝦盛行時,泰國的餐廳林立,標榜各種料理方式吸引客人,現在通路大都集中在釣蝦場及餐廳外燴較多,目前產地價每台斤330至350元,雖然價格還算平穩,但因產量有限,漁民獲利並不高。
農業處強調,改進繁養殖技術,提高存活率,讓泰國蝦產業再創奇蹟,成為屏東之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