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鬼行者」封號的許献平老師最新力作《臺南市歸仁區有應公廟採訪錄》,由鹽鄉文史工作室主辦,臺南市歸仁區公所、府城景觀事業有限公司協辦,6月19日上午10時在臺南市歸仁區農會12號教室舉辦新書發表會。
《臺南市歸仁區有應公廟採訪錄》是許献平老師繼民國2019年出版《臺南市關廟區有應公廟採訪錄》後的最新力作,也是許献平老師的第8本「有應公廟採訪錄」,編序為「南瀛厲祠誌08」。
許献平老師表示,與歸仁區有應公廟結緣,源於2017年進行歸仁區及仁德區日本將軍廟田野調查時,獲得初中同窗吳朝龍與郭壬癸、蔡文連、蔡水泉等當地耆老鼎力相助,有感於歸仁人的豐沛情誼,因此,在完成大北門區6個區的「有應公廟採訪錄」,了結了他所謂的「鹽分地帶情結」後,首次將視野望向大臺南地區第一本想要完成的「有應公廟採訪錄」就是歸仁區,但向國藝會申請文資類調查與研究歸仁地區有應公廟時,很遺憾未通過審核,因緣際會先完成了關廟區的田調。
「關廟厲祠誌」出版後,念茲在茲的《歸仁區有應公廟採訪錄》田野調查從2020年5月中旬展開,地毯式搜索歸仁區轄境內的25間有應公廟。依許献平老師過去的經驗,一個區費時約3個月即可完成田野調查,但歸仁區卻花費了一年半,仍未能完成田調工作,是從事「南瀛厲祠誌」以來,花費時間最久的一個區。
田調工作曠日費時的原因,老成凋零,找不到人訪談,此其一;訪談耆老跨越仁德區,甚至高雄市阿蓮區,此其二;礙於個資法,主辦公務員無法提供小祠所在地相關資料,此其三;小祠創建人家屬不接受訪問,此其四。《臺南市歸仁區有應公廟採訪錄》雖出版了,許献平老師對於尚有一、兩間小祠未能訪得主祀的前世今生及小祠創建沿革,仍耿耿於懷。
許献平老師在新書發表會的專題講座「歸仁區有應公信仰與特色」中表示:以南瀛大地而言,歸仁是有應公信仰較為薄弱的一個區,有應公廟數也相對的少。以歸仁區而言,在開發度高的「182」縣道沿線的街市中心,有應公信仰較薄弱,反之,遠離街市中心開發度較低的區域,有應公信仰較為發達。若以「182」縣道(中山路)為界線,分成南、北兩大區塊,南歸仁製糖所原料區,比北歸仁農村聚落型態區,有應公信仰較為發達。
在信仰特色上,許献平老師提到:一半以上的主祀神明以「元帥」為稱號、未有以「福德正神」作為替代稱號、遷建次數創紀錄、庄廟依附小廟而建、高達60%的「野墓有應公」與多座小祠以地名冠祠額等現象,在有應公信仰中都是異數,也是歸仁區有應公信仰的最大特色。
《臺南市歸仁區有應公廟採訪錄》新書發表會,除歸仁區區長朱雅宏、歸仁區各里里長等出席外,還有來自全臺各地的文史專家學者、藝文人士,包括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羅景文教授、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吳建昇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陳志昌教授、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黃毅斌教授、文史專家黃文博校長、百萬小說獎及巫永福文學獎得主詹明儒老師伉儷、詩人評論家江明樹老師,歸仁當地文史工作者許耿肇老師、林水永老師,書法家吳明宗老師、蔡江東老師,畫家劉高興老師…等等,齊聚一堂,共襄盛舉,讓新書發表會現場盈滿濃濃的文史學術氛圍。
朱雅宏區長對於許献平老師長期投入地方文史工作並留下文字紀錄,表示鼓勵與肯定。此次採集歸仁區地方文史,並將《臺南市歸仁區有應公廟採訪錄》以個人的力量付梓,可謂是保存在地文化的最佳典範,誠摯的將此書推薦給所有熱愛歸仁鄉土的好朋友。
《臺南市歸仁區有應公廟採訪錄》由許献平老師自費出版,購買者請洽臺灣的店02-23625799,或佳里宏欣書坊06-7228227。許献平0953-2353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