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少林寺
中嶽嵩山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西北13公里的中嶽嵩山南麓,地處中原腹地,與古都洛陽隔山相望。少林寺背依五乳峰,周圍山巒環抱、峰峰相連、錯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寺處少室山腳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譽,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與白馬寺、相國寺、風穴寺一道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寺」,始建於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32年後,印度名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傳授禪法,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此後寺院逐漸擴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聲名大振,達摩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稱為禪宗的祖庭
在1983年時,中國國務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區經大陸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少林寺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道教著名宮觀、河南登封中嶽廟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它的創始人和發源地都在河南。道教鼻祖老子李聃是河南鹿邑人,他曾於三門峽函谷關著述了著名的《道德經》,因此鹿邑被譽爲道家文化的發祥地、“道教祖庭”、“道家之源”。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之一在河南登封中嶽廟,中嶽廟是歷代皇帝祭祀中嶽神的地方。現在開封的延慶觀是紀念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的地方。濟源的王屋山爲道教“十二洞天”之一,是唐代著名道長司馬承禎攜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
中嶽廟距離登封市區東2公里處,背依黃蓋峰,面對玉案山,東有牧子崗,西有望朝嶺,建築在由低到高的山坡上,它是中洲地區最大的一座廟宇,也是五嶽之中現存最古老最龐大的古建築群。
中嶽廟為道教著名宮觀,並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聖地,始建於秦,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游嵩山時下令祠官增其舊制。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靜謐的肅立著,對遊人訴說中國輝煌的古代文明。
中嶽廟歷經2000多年的滄海桑田,風吹雨打,歷經多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天地之中」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風景秀麗、山水宜人、景觀特殊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
龍門山景色被列為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開鑿於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里的伊闕峽谷,這裡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古稱「伊闕」,隋煬帝遷都洛陽後,將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而皇帝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為龍門。
龍門石窟素為文人墨客觀游勝地,又因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這裡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佈、密如蜂房。例如:潛溪寺、賓陽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擂鼓台三洞、老龍洞、惠簡洞、看經寺、香山寺等。
龍門石窟於 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西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