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大佛又稱為中原大佛
中原大佛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佛泉寺,是「世界最高的佛教造像」。大佛總高208米,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55米。大佛眼睛高1.9米,寬3.9米,佛手高19米,寬9米,厚5米。中原大佛景區是大陸5A級旅遊景區,整體佛像鑄造用銅3300噸,黃金108公斤,特殊鋼15000餘噸,表面面積為11300平方米,通過焊接13300塊銅板而成。景區內的天瑞吉祥金鐘淨重116噸,是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世界最大外擊青銅鑄鐘」。世界佛光總會會長、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為大佛題寫「世界第一中原大佛」大字。
中原大佛於1997年開始奉建,2008年九月初一開光,歷經12年投資12億元。大佛法相莊嚴,巍峨聳立在堯山腳下佛泉寺,周圍九層山峰環圍,左似青龍盤繞,右如白虎伏臥,前有朱雀展翅,後有玄武鎮守,加上佛前四季長流的沙河聖水,佛泉湯地,景觀資源豐富,環境秀美,是難求的風水寶地。
中原大佛造像慈祥莊嚴,神聖而靈驗,注目大佛,予人無窮的智慧和心靈的慰藉,給朝拜的信眾增添了信心和福報,是理想的祈願、修身之地,其教人向善的文化精髓,亦將淨化大眾心靈,創造和諧社會環境,祈福國泰民安。
河南省淮陽縣太昊陵
太昊陵位於河南省淮陽縣羲皇故都風景名勝區,毗鄰風景秀麗的萬畝龍湖。為大陸四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傳說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長眠的地方。陵墓位於淮陽縣城以北的蔡河邊,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廟,是中國著名的三陵之一,原占地面積875畝,是一座氣勢磅薄、規模雄偉、殿圖豪華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群。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皇朝祖聖地」。
太昊陵廟以伏羲先天八卦數理興建,是中國帝王陵廟大規模宮殿式古建築群之孤例,分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台、一壇、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景區內主要景點包括中軸線上的一系列建築——午朝門、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統天殿、顯仁殿、太始門、八卦壇、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園等構成的主景區,以及附屬景點:獨秀園(原剪枝公園)、碑林、西四觀、岳忠武祠、同根園、博物館等幾部分組成。人文始祖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世界各地幾百萬人湧向淮陽縣太昊陵廟朝聖伏羲,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都有盛大祭祀活動,遊客人數日達數十萬,太昊陵廟會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間廟會。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選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開封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占地達540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水滸傳》描寫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發生在其所轄之地,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再次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
唐代時,日本高僧空海赴長安學習佛法,曾寄居大相國寺,回國後,他在弘揚佛法的同時,創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代時每逢海外僧侶來華,皇帝多詔令大相國寺接待;四方使節抵汴,必定入寺巡禮觀光。宋神宗時,日僧成尋曾率弟子前來巡拜,日本佛教界出於對大相國寺的欽慕,在京都也設立了相國寺,並承中土佛教之風,將禪寺中高等級者列為「五山十刹」。
相國寺古時也是國際佛教活動的中心,許多國家使節和僧侶虔誠來此參拜和學習佛法,如出家為僧的天竺王子曼殊室利,就曾在相國寺住了好幾年;熙甯間,日本僧成尋在相國寺傳習天臺宗密法;朝鮮崔恩訓帶領幾位畫家,把相國寺的壁畫全部臨摹回國。相國寺與社會各階層有著密切聯繫,它既是佛事活動的集中地又是社會文化、經濟活動的彙聚區,皇帝詔旨任命方丈、頒發度牒、迎請或題贊佛牙等活動時常在這裡舉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