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水情中心功能的逐步提昇及水情應變系統的整合與建置,有助於日後面對相關搶險救災作為,降低淹水造成之損害。(記者王時榮攝)
受到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效應及所轄行政區域幅員擴大,臺灣地區近年之颱洪事件日益嚴重,降雨量及強度也越來越強大,往往超過原設計標準,面對未知颱風豪雨的威脅,防災及避災為首當其衝,市府水利局一直努力執行「治水防洪、水土保持」的目標。為此,各項資訊以及災害應變需仰賴一完善的防災資訊系統,水利局進行水情中心建置並開發應變系統,以期在汛期來臨時發揮功效,降低民眾在災害侵襲時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水情中心目前規劃作為水利局緊急應變小組使用,於災害應變時將協助災害應變中心及水利局5處應變指揮站支援協調聯繫工作。水情中心應變系統著重於各種水情資訊之彙整與分析,屬水情幕僚之導向,整合各類廣域監看與區域水情資訊,廣域監看資訊包括各單位的颱風資訊、降雨預測資訊與各類氣象資訊;區域水情資訊則包括全市的防洪設施狀態、災情位置、現地影像、雨量資訊、水位資訊、警戒資訊與淹水分析資訊等。藉由結合中央氣象局、經濟部水利署及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提供即時資訊,讓水利局應變輪值人員能有效即時監測水情災情;同時,配合動態淹水模擬所進行之預報,未來可透過這些預測資訊的運用,提前佈置我們的抽水機等防災設施,以及早提出疏散撤離決策減低民眾生命的威脅。
考量水利局在外作業人員機動性,應變系統同時規劃行動版,以作為災情查通報使用,並以地圖化方式展示災害位置,同時整合歷史易受災區位,有助於應變人員掌握線與面階層的災情資訊,提昇案件處理效率。
水利局表示藉由水情中心功能的逐步提昇及水情應變系統的整合與建置,將有助於日後面對相關搶險救災作為,降低淹水造成之損害,提供民眾永續發展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