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權協會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蘇友辰表示,馬英九總統自2008年上任後,便強調以「人權治國」為目標,2009年引進國際人權兩公約提升人權保障。然而,自2012年馬總統連任以來,今年可說是最不被看好的一年。不但是百病叢生,而且風暴連連,從核四續建及油電雙漲的爭議風暴,歷經軍中洪仲丘案風暴、關說監聽風暴,以及最近食油食品安全風暴,均涉及生命、自由、財產、隱私、言論保障及健康權侵害問題,讓國人深陷各項風暴侵擾,惶惶不可終日,所謂完全免於恐懼之自由更不可得。當然可以想見的是,在風暴中顫慄的人權表現,民意調查結果是令人沮喪的。
政治人權部分,多位專家學者指出,我國監聽情況浮濫,比例高於美、日,且檢調辦案多依靠監聽,嚴重侵犯人權。政治大學教授高永光表示,今年受邀來台的國際人權專家在審查我國初次人權報告時,提到台灣政府在「決策透明度及人民參與」,其意見及建議是:「在審查報告時,卻明顯發現透明諮詢以及參與原則,在許多影響人權的政府決策過程仍未被確切實踐,許多例子都可以予以佐證。舉例而言,舉凡都市更新、原住民權利、身心障礙者權利、流離失所、土地徵收及其他領域的政策決定,政府似乎只是以部會層級的專案小組的內部分析以及類似的機制作為決策的基礎,而權利受影響者卻極少有機會參與決策過程。」這在中華人權協會政治人權年度調查報告中,專家學者也有相同看法。證明如何讓人民有更多機會參與政府決策過程,不論是任何政黨執政,都將是一個重要且優先要解決的問題。
司法人權部分,專家認為即使三令五申檢察官必須落實「偵查不公開」原則,但實際所見,仍有少數案件違背「偵查不公開」原則,造成案情曝光,直接或間接傷害被告或嫌犯權益甚深,其發生原因,或許是偵辦過程中保密作為不夠周延,亦見檢察偵查團隊的警調人員洩漏,此缺失有待教育訓練及究責的配套措施,以求因應變革及有效改善。台北大學教授陳榮傳以最近檢察總長黃世銘涉嫌洩密的案件為例,認為這顯示檢察官對於確信不涉刑事不法的案件,是否仍在「偵查中」、對其進行「行政報告」是否踩到紅線,仍存在不同見解,可見在檢察官落實「偵查不公開」原則的程度上仍有待加強。
經濟人權部分,調查報告指出,目前租稅負擔有欠公平,政府稅收主要來自受薪階級,而政策卻偏厚企業主與財團,使得社會貧富差距更加嚴重。今年在消費權的表現上,較往年來得差,政治大學教授朱美麗表示,這應與近來胖達人、山水米等食品標示有虛偽情事以及層出不窮之食品安全事件有關。而隱藏於不實或不明確的成份標示之後,是食品安全與否的問題,例如黑心油事件,更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傷害。而多家靠品質口碑經營多年的台灣品牌也紛紛傳出「欺瞞」消費者之情事,使消費者之權益受到損失。但消費權益受損卻很難迅速藉由現有的管道,獲得充分的賠償,故業管單位對於食品安全與衛生應有積極的法規來監督與管理,讓企業落實其應盡的企業責任。
立法委員陳學聖表示,這二年在立法院對於人權議題感受很深,與過往不同有三點:1.傳統人權調查已經趕不上人民對於人權的需求2. 人民要求人權侵害要立即見效的改善3.人權問題已不是黨派的問題。因為在立院看到大埔農地徵收案、軍中洪仲丘虐死案,黑心食品、監聽等人權侵害議題,一個議題還沒結束一個議題又接著過來,讓政府部門應接不暇,值得政府部門檢討改進。
蘇友辰理事長引用知名導演李安所說的「台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媒體不太好!」形容台灣亂中有序的現象,因為上層的政治紛爭與媒體人的推波助瀾,造成總體人權保障退步的現象,但是民間向上的活力加上兩岸關係穩定的發展,還好不至於崩解,未來共同祈禱台灣能夠落實人權兩公約,否極泰來。
P1 中華人權協會以「在風暴中顫慄的人權表現」為題公布台灣人權指標調查,理事長蘇友辰表示,今年人權保障議題風暴連連,國人深陷各項風暴侵擾,惶惶不可終日,所謂完全免於恐懼之自由更不可得。
P2 立法委員陳學聖表示,大埔農地徵收案、軍中洪仲丘虐死案,黑心食品、監聽等人權侵害議題,一個議題還沒結束一個議題又接著過來,讓政府部門應接不暇,值得政府部門檢討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