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教育政策決定台灣經濟 經濟學家陳麗瑛分享良心建言
2014
11/17
17:08
記者
林真
台北市
分享
分享
瀏覽 (2650) | | | |
2014-11-17 17:08
記者 林真 台北市 分享

 

台灣近十年來的經濟成長一路走緩,薪資倒退、房價高漲,年輕人似乎看不到希望,台灣的未來在哪裡?長期觀察研究台灣經濟發展,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政策顧問的陳麗瑛,10月5日在台北商業大學舉辦的「良心覺醒 國際論壇」中,提出她的看法。她認為教育制度的正確與否,是決定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之一,為政者唯有從良心出發,做真正對的事、對的政策,才能帶領全民走向美好的未來。

陳麗瑛指出,在經濟學上,一個國家經濟是否成功發展,有三個重要指標。第一個是資本要累積。第二個是人口跟勞力的成長要跟得上資本累積需要的量,第三是技術性層面要提升。針對第二點,她說:台灣從民國57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當時政府投入大量經費發展,尤其是職業學校,在國中三年期間,就有許多是為未來職場就業而準備的課程。她並舉自己的例子說明,她是九年國教的第一屆,除了基礎課程的國英數之外,還有聽打課、職業選修、烹飪等課程。讓她們在15歲以前就學了許多技術、多才多藝,可以準備就業。

所以當時學會了許多課本以外的能力,對學生而言這三年是多元學習的,男生念男子高級工藝學校,女子念女子商業學校。三年後,考上大學的非常低,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所以考上大學的都是精英,在這樣人才資源結構比例健全的情況下,社會結構就出現一種現象:許多高中職和五專畢業後的男生女生成為夫妻檔,占中小企業約1/3,變成經濟發展主力。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許多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高科技人才,使整個科學園區蓬勃發展。陳麗瑛認為像這樣有規劃的發展,去配合一個市場經濟,使人力、腦力都能夠發揮得很好。

反觀10多年來,教育政策錯誤,廣開大學之門,將原來的職業學校改制成大學,政策出來時,沒有人反對,使得最近10到15年經濟成效沒有顯現。據陳麗瑛的觀察,很多大學教授為了讓自己的學生有出路,於是贊成設更多的大學,這些具私心的教授,只想到自己學生的出路,沒有想到國家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衝擊和影響。像兩岸經濟貿易也有這個現象,就是因為沒有人講真話,沒有良心造成的。

面對未來,年輕人常是茫然地,而許多家長是盲目的,為了面子問題,要孩子念大學,其實這是不對的。其實市場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以致薪水提升不起來,都是過去十多年錯誤的政策造成的。陳麗瑛認為過去九年國教政策,可以讓人力結構按照比例,按照市場需求,呈現金字塔型的結構,這才是正確的。至於解決之道,她贊成教育部長在年底明年初,要讓60所大學退場,期望改變這樣的狀況。身為經濟學家,陳麗瑛也說出她的良心話:經濟學家要按照算出來的數字來說話,不要為政黨的意識形態來說話,這是經濟學家最重要的任務。

更多良心建言請上「良心時代運動」網站www.aneoc.org 了解,並共同響應「良心時代運動宣言」全球連署,期望這股良心覺醒力量持續不斷,人人發揮正向的影響力,讓台灣更好世界更好!

圖說:中華經濟研究院政策顧問陳麗瑛認為教育制度的正確與否,是決定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之一,為政者唯有從良心出發,做真正對的事、對的政策,才能帶領全民走向美好的未來。

上傳時間:2014-11-17 17:08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林真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