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為聯合國「世界環境日」,2022年的主題為「只有一個地球」(OnlyOne Earth),在全球氣溫持續變暖,生物多樣性加速下降,能源危機日漸加劇的今日,從你我的「生活轉型」開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每一位世界公民的共同使命。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等多個民間團體合辦的「良心為本 希望灌溉 活力地球」線上論壇,邀請各界致力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貴賓與菁英分享,並呼籲全民以良心做為推動環保的核心,地球才能自然達成永續,人類才能安居樂業。
國立中興大學環工系特聘教授盧明俊特別提出「微塑膠的危害」議題,提醒全民不要忽視「微塑膠」對人類的潛在威脅。他表示,根據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結果,如果每天用塑膠瓶喝水1.5到2公升,每年攝入的微塑膠顆粒就將近10萬個。微塑膠可長期停留在生物體中,容易導致慢性發炎,也增加了罹癌的風險,它也可能與免疫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有關。不僅在人體血液中和糞便中都檢測到微塑膠污染,英國衛報亦報導,在活人的肺部深處也發現了微塑膠顆粒。盧明俊表示,殘留在海鮮中的微塑膠的材質,以聚乙烯、聚丙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最多,這類材質最常用於製造塑膠袋、食品包裝容器和一次性塑膠餐具。但是,現行減塑政策不但無法抑制反而增加了塑膠使用量,而每人每年吃進微塑膠的量,也是有增無減。他指出,改變生產、消費和處置我們使用的塑料方式,已經刻不容緩。他希望藉著「世界環境日」喚醒全球環保意識與行動力,呼籲全球本於良心,落實環境保護,守護地球。
台南市永康區三村國小校長黃俊傑分享他多年來在各個學校推動的環境教育與河川巡守的經驗。黃俊傑從85年在安順國小服務開始,就帶著學生做河川巡守與水質監測,也得到家長與民眾的認同與支持,「河川巡守」還納入學校的特色課程,也透過小小解說員結合社區文化與生活,讓學生更了解社區歷史,甚至結合小小記者辦理攝影展,鼓勵學生勇於觀察與發表。黃校長說,有關心環境的小朋友,才會有未來關心環境的成人。河川就是社區、都市最重要的景觀之一,也跟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保護河川,其實就是保護我們的環境,希望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重視河川的生態與生活環境。
畢業於公衛系、目前在創新醫材擔任製造組長的小逸認為,若是自身生活型態,乃至於心態、觀念並無相關環保意識,人們的行為便可能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唯有透過愛與和平的實踐,才能真正解決目前地球上環保的問題。而內心的環保,最關鍵的便在於良心。他分享自己跟隨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到印度勒克瑙參加第20屆全球首席大法官會議時,透過武術、歌舞劇、論壇等方式散發好念與正能量給參與會議的大法官與貴賓,並與法官們分享愛與和平以及良心文化,法官們在聽完分享與連署後,都願意採取實際的行動,讓他相當感動,也更有動力去實踐愛、和平及良心。於是,他將良心精神落實在自己的工作中,想像自己製作的產品,是要送給親朋好友,所以從焊接、組裝到最後的包裝,都會自然地維持品質,而這份心意也感染其他同事,讓他很感動。他呼籲人人都能秉持良心,堅持做對的事情,一起實踐內外在的環保,讓地球得以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