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 感染科醫師籲建立身心平衡防護罩
2024
10/03
21:15
記者
林真
台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171) | | | |
2024-10-03 21:15
記者 林真 台北市 報導

9月1日適逢太極門南港道館30週年館慶,當天於南港軟體園區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活力南港,綻放30》館慶活動,特別邀請感染科王復德教授,以醫師的觀點分享後疫情時代正確的防疫觀念,深入淺出的演說,讓大家都獲益匪淺。

王復德教授以「面對病毒我們都不可置身事外」為題分享。他提到,這次疫情中,醫院的表現比起過去SARS期間進步很多,最可貴的是,台灣的民眾非常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然而至今病毒還沒有離去,繼續變異,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還是要繼續跟細菌、病毒抗戰。

王教授說明,感染要發生,必須要有感染鏈,這包括三個要素:感染源、感染途徑、易感宿主。其中呼吸道傳染疾病的感染途徑又包含:接觸傳染、飛沫傳染、空氣傳染。防止接觸傳染,要經常洗手。大部分的呼吸道疾病,例如肺炎,都屬於飛沫傳染,飛沫飛行的距離大約一公尺以內,所以只要距離病患一公尺以內,就要戴外科口罩。空氣傳染是最難防患的,如人們熟知的三種古老疾病:肺結核、水痘、麻疹,因為飛沫核很小,要住負壓病房,戴N95口罩。

王教授解釋兩個醫學名詞,「免疫負債」就是當防疫禁令解除,民眾忽略不再做好防疫規範,就容易被病毒感染,把過去未流行的數量補回來,例如流感。「免疫逃脫」就是低抵抗力的病人,即使已施打疫苗,因沒有對抗病毒的抵抗力,仍易受到感染,但是可防止重症。

王教授說,秋冬是流感和COVID-19好發的季節,當年施打的流感疫苗,主要是根據去年北半球流行的病毒株來製成的;而COVID-19疫苗就比較麻煩,因為病株一直在變異,疫苗雖然仍然有效,但效果就沒有那麼好,今年10月施打的新冠疫苗是JN.1的疫苗。他建議新冠、流感疫苗一起施打。

王教授表示,疫情期間他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壓力很大,身心遭受極大的煎熬,「親就是看見彼此的辛苦」,他很感恩家人的關心、陪伴與支持,練氣功與靜心打坐讓他能顧好自己,進而照顧更多人。

王教授指出,後疫情時代大家要學習與病毒共存,打疫苗無法完全杜絕感染,但它可以防重症,降低死亡率。不管是抵抗力好或是弱的人,一旦有症狀就要做快篩,高風險的人如果篩檢出陽性的話,可以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治療,一般民眾知道確診,也才能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傳染給其他人。當去到密集擁擠的地方,還是建議戴著口罩會比較安全。

王教授提到,面對現在的防疫生活,保持良好的身心平衡十分重要,免疫力跟心情有絕對關聯,有了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加上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任何的病毒、細菌,能加強自己的抵抗力,即使感染了,也能夠減輕傷害。太極門提倡的「三不五多」與「六絕招」是身心平衡的防護罩,預防勝於治療,多注意自我防範,才能常保健康。

此外,活動現場還安排五寶迎賓大隊、太極門親訪團的采風巷,並有穿著各國服飾的師兄姊合唱《世界一家》、切生日蛋糕、Tai Ji Men Eenrgy Family展演等,現場歡樂又熱鬧。

軟片維修工程師吳先生感謝同事熱情邀約,覺得講座很不錯,讓他身心都很有收穫,有一個美好的下午。

從事金融業的黃先生提到,分享真的很棒,了解到修習太極門氣功可以讓人達到平和的狀態。人在忙碌工作中,容易忽略身心靈的狀態,也提醒他注意身體健康,要正面的思考,如果遇到負面或壓力的事情,就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事情,才可以達到身心靈的平衡。

上傳時間:2024-10-03 21:15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林真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電視國際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