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衛生署新營醫院洪健峰醫師談「耳朵也會中風?眩暈、耳鳴、重聽」
2009
10/16
18:06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1422) | | | |
2009-10-16 18:06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署立新營醫院洪健峰醫師(記者田進山攝)

 

衛生署新營醫院洪健峰醫師談「耳朵也會中風?眩暈、耳鳴、重聽」

一起床就天旋地轉,又很想吐,連坐都坐不起來,耳朵一直嗡嗡叫,害我都不能專心都快瘋了,這樣的抱怨在平日周遭偶而會聽到,很多人忽視不管,或是不知道該看什麼科;有警覺一點的人就擔心自己是不是快中風了,而緊張不已。其實說對了一半,這的確是中風的症狀,不過不是腦中風而是「內耳中風」。

署立新營醫院洪健峰醫師表示,什麼是「內耳中風」呢?相信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到,其實廣義的中風是表示血管塞住血液流不過去,造成後方組織細胞因為得不到養分而萎縮壞死,常見的有腦血管塞住造成腦中風--半身不遂,心臟血管塞住造成心臟中風--急性心肌梗塞,以及眼睛血管塞住造成眼中風—失明。同樣的內耳中風就代表供應內耳神經的血管塞住,內耳神經因為無法獲得養分而開始萎縮壞死,此時內耳神經所主管的三大症狀暈眩、耳鳴以及重聽就會一一浮現。

常有病人問說這些症狀有沒有先後順序呢?或是我只有其中一個症狀真的是內耳中風嗎?其實神經就像電線一樣有很多細小的分支,看你是哪一部分先缺血壞死,哪一個症狀就會先出現,並無先後順序,如同一樣是腦中風壞死的部分不同,影響的功能也不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一但症狀出現就代表你的血管一定出了問題,如果放任不管其他的血管也會跟著出問題,到時後果就更嚴重。

洪健峰醫師說,有人說內耳中風是腦中風的前兆一點也不錯,因為腦血管比較粗大,內耳血管比較細小,一些常見的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等一定會先影響到比較小的周遭血管,就如同自來水管如果塞住的話一定從小水管開始塞的道理一樣。臨床觀察到的病人大多四十歲左右開始發作,開始會有暈眩感、耳朵唧唧叫而且講話越來越大聲,因此也有人認為這是老化的開始。

由於出現的症狀不像腦中風、心臟中風那麼戲劇性,很多人認為這是老化的自然現象而忽略不管,不然就是吃過幾次藥覺得沒有什麼用就沒繼續治療了,這些都是很可惜的事情,因為暈眩、耳鳴甚至是重聽是可以治療的,治療的同時更可以預防身體其他的血管病變。

洪健峰醫師提醒民眾,既然已經知道「內耳中風」,是因為「循環不良」與「神經萎縮」了,所以臨床上除了給予症狀治療的抗暈眩藥物之外,針對它的原理還會使用「末梢血管暢通」以及「神經賦活劑」,幫助血管擴張及神經細胞的修復,配合醫師指示治療都有相當不錯的改善。

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相當高,但由於打通血管及神經修復都是需要時間性,無法立即見效,所以需要耐性,治療時間的長短是神經血管的損傷程度而有所不同,至少須服用藥物半年以上,若已有五、六年以上的病史治療時間可能需要一年多。

有這方面疾病的民眾除了藥物治療外,若能調整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減輕壓力,治療將會事半功倍,順利擺脫這些惱人的症狀。

上傳時間:2009-10-16 18:06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山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