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出生於雲林縣西螺鎮,為布袋戲第五代傳人的鍾任壁獲得第一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消息傳到家鄉大家都非常高興。民國34年國小畢業即隨父親鍾任祥先生到桃園、新竹、臺南等地巡迴公演,正式展開布袋戲演藝生涯。民國37.38年接掌日、夜間的主演,民國42年鍾任壁先生組團擔任團長及主演,演出內臺布袋戲,同年聘吳天來先生編排多部長篇連續劇,為了迎合近千人觀眾的室內演出,戲偶從8寸改為1尺2寸~2尺,首創製作大型華麗舞臺、立體佈景、增加七彩燈光、炮火和高級音響設備,成為「金光戲」的主導者,縱橫南北各地戲院輝煌演出。民國48年及51年榮獲雲林縣地方戲劇比賽第一名。民國54年.57年榮獲臺灣省地方戲劇決賽全國總冠軍。民國80年榮獲教育部頒發「民族藝師薪傳獎」,民國81年榮獲第一屆「臺北市榮譽市民」,6年前榮獲雲林縣政府頒發「文化特別貢獻獎」。5年前榮獲總統頒發文化貢獻獎。數十年來出國到世界表演不計其數,去年參加「日本飯田世界人形劇祭三十周年大會」,並促成臺灣雲林、日本飯田、韓國春川,在日本飯田市締結為偶戲姐妹市等等殊榮。
大膽創新開創掌中戲新格局
鍾任壁,出生於掌中戲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以紮實的技藝基礎為底,創新求變的想法為柱,順應潮流,於民國四十二年將傳統布袋戲做了大膽的創新,開創風靡臺灣的「金光戲」,帶領著布袋戲進入新的紀元,邁向新的里程碑。
賦予布袋戲新意的領先者
1932年出生於掌中戲世家的鍾任壁,自幼隨祖父鍾任秀智學習漢文,隨父親鍾任祥學習掌中技藝,耳濡目染下,十四歲即已能擔任助演一職,十七歲即以「西螺幼獅仔」稱號,獨掌日間主演,演技精湛、道白清晰,深受布袋戲界前輩所稱許。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戲」為布袋戲中最難表現的技藝,卻是他最擅長的項目,家傳的武藝「三大戲」透過他靈巧的手技更達到顛峰,超過一甲子的演藝生涯,在國內演出場次已累積二萬餘場,為大家津津樂道。
民國四Ο至六Ο年代,布袋戲由廟口走入戲院,全盛時期全臺約有五、六百間大、小型戲院林立,為布袋戲的巔峰時期,但傳統小型戲偶已無法滿足觀眾,為讓觀賞者在千人以上的大型戲院,能清楚看到戲偶的細微又震撼的視覺效果,極具巧思的鍾任壁,在舞臺、戲偶、劇本及燈光效果上,都作了大膽的嘗試,不僅融合原有生動有趣的傳統文戲元素,也承襲劍俠武打戲的靈敏效果,將「金光布袋戲」發揚光大,造成的風潮盛極一時,在布袋戲史上劃下新的一頁。
帶著戲偶遊走,溫暖激勵無數個心靈
熱愛布袋戲藝術的鍾任壁,希望能讓戲偶成為關懷弱勢的媒介,他參與各項公益及義演活動,曾將傳統藝術掌中戲帶到數個國家演出,以專業的技藝作國民外交。不僅如此,鍾任壁曾於松山療養院、中興醫院、仁愛醫院等多所醫院義演,將布袋戲帶入醫院,用精彩表演來關心病友,921大地震後,他以擅長的掌中戲為災後重建工作注入希望,更深入災區,為當地災民和學校小朋友做賑災演出,看到臺下觀賞者的笑容,以及與臺下小朋友的互動,獲得熱烈的迴響。他深信藝術是心靈重建的藥方,藉由他自己拿手的掌中戲溫暖災區一顆顆焦慮失落的心,這樣的感動永存他心。
一輩子都在臺上舞弄手指與戲偶的他,把每一場都當成最後一場演出盡心的演出,他默默自許要以最佳狀態,全神貫注地讓觀眾看到做最精湛的演出。無論在國內或到國外演出,當他看到臺下觀眾目不轉睛的神情,聽到每個觀眾放聲大笑,他就覺得所有的辛苦與堅持都值得了,有更甚於掌聲下的感動,支持他繼續走下去。
將布袋戲推上國際舞臺的推手
鍾任壁從民國71年開始展出國外之旅,鍾任壁受日本現代人形劇協會邀請代表台灣於日本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十二大都市巡迴表演及演講,精湛的掌藝讓國際友人嘆為觀止,因而成為第一個打開國際偶戲文化交流之門的劇團。歷年來共代表出國文化交流演出超過50次,演出約500場次,足跡遍及亞、美、澳、歐等四十多個城市,估計直接觀賞演出超過30萬人次,由錄影帶、錄影轉播等方式欣賞者更無法估計。鍾任壁的掌中技藝讓國際友人嘆為觀止,也以此精湛的演技贏得無數讚譽。也因如此戲偶成了絕佳的小小外交官,讓許多外國人透過戲偶,接觸並認識到臺灣這塊寶島。他在海外勞僑胞義演時,讓許久不聞鄉音的老僑胞感動落淚,一解其離國的思鄉之情,也擁有許多小戲迷,讓他有機會將祖國故鄉的傳統藝術帶給下一代。
藝術紮根不遺餘力
鍾任壁除了演出之外,在技藝薪傳上更是用心不藏私,甚至有許多國外學生拜其門下學習掌中技藝,1983年起,他多在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傳藝,其中日本學生島袋純子於1984年慕名而來,隨鍾老師學藝,回國自組「琉球新興閣」,目前已經是日本頗富盛名的偶戲表演團。自1988年起,曾任教於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國立三重高中,以及孝威國小等二十餘所學校,他所教授的社團各有所成,例如孝威國小曾多次代表出國演出,獲九十六學年度全國創意偶戲比賽國小組首獎,國立三重高中於九十五、九十六連續兩學年獲得全國創偶戲比賽高中組第一名。1989年更首創「掌中戲入校園」,並義演一百一十場,讓數萬學子得以一窺布袋戲之美,為布袋戲紮下根基。自民國九十五年起,受聘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教授資格擔任「文化資產維護系」的「布袋戲技藝」課程至今,是目前唯一受到高等學府肯定的掌中戲藝師,他認真無私的教學精神,獲得所有師生一致的敬佩與讚賞。
「為布袋戲而生,為布袋戲而活」
鍾任壁對布袋戲無限的熱忱溢於言表,一談起布袋戲,他的眼睛馬上露出光芒,揮舞著滿是歲月痕跡的雙手,渾身散發對掌中戲的熱愛;面對有心學習的學生,他更是慷慨賦予極大的耐心,盡心教導,他最自豪自己有清晰的頭腦,以及不斷創新的經營理念。一甲子的時光中,不僅帶領新興閣掌中劇團,為發揚布袋戲文盡力,以期能將技法無限地傳承下去,深入地扎根。
近年來鍾任壁為傳承紮根奔走,過程顛頗辛苦,但甜美的果實總是讓他忘卻過程中的艱辛疲累,然而,心中總期盼能有個固定的演出場所,能長期展出豐富多樣的布袋戲偶、相關掌中文物並得以作傳承教學,讓更多人能了解布袋戲,讓下一代有接觸的機會,透過接觸引發興趣,進而將此項傳統藝術延續下去。
他謙虛的表示:所有的鼓勵,將化為奮力向前的動力
感謝臺北縣市文化局與評審委員們的青睞,讓他獲得「第一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的殊榮,得獎是種肯定,對長久以來在布袋戲的創作演出,以及扎根或傳承推廣的努力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玩」布袋戲使他年輕,一上臺他就忘了自己已是78歲的老爺爺,音調隨著戲偶的角色變化,手指隨著戲偶的喜怒哀樂舞動著,掌戲的節奏與他的心跳脈搏共振共鳴。他想自己會為布袋戲,再活個千年吧!
從他有記憶以來,一生都和布袋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已與布袋戲偶形成生命共同體的連繫。其先祖鍾任秀智,開創團班的艱辛過程;其先父鍾任祥對他嚴格鞭策,編戲大師吳天來的執著,各個領域專家學者們對傳統技藝的維護和寄望,國內、外廣大的觀眾們的鼓勵等,都是他奮力向前的動力。他將所有的鼓勵與支持轉化成強大的助力,在披荊斬棘時代是如此,在風光豐收時更是如此,真是雲林人之驕傲及光榮。讓我們對布袋戲之傳承長者默默奉獻致上最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