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似乎是人與人相處之間非常重要的使用工具,曾經看過一部短片,故事描寫兩個女生為了爭奪話劇主角,所衍生出來的故事。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們,同樣為了爭取茱麗葉這個話劇角色,但是兩個人的態度卻明顯的不同。
其中一個在試鏡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雖然她對自己沒有太大的自信,也不太能夠肯定自己能不能獲得擔任茱麗葉的位子,但是她卻為自己做了充分的prepare,背好台詞,盡情的容入情境中,就算獲選之後,也未曾表現驕傲的神情,反而更兢兢業業的演好自己的角色,縱使天份不如人家;但當其他人沒準備好時,她就能夠輕而易舉脫穎而出了。
另一位主角,原本是上一次話劇演出的女主角,對自己是否能夠贏得這次的選拔也深具信心,然而,她的「態度」卻使她自己失去了機會,不背台詞,晚到早退,甚至在爭取角色失利之後,不檢討自己而講責任與錯誤全歸咎於他人,不只造成自己本身的不開心,也造成與其他組員相處的緊張情緒。
影片的結尾當然是皆大歡喜的結局,當事人想通了而其他人接納她…之類的。然而,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這樣的例子卻屢見不鮮。我們卻常常使用自取式歸因,將成功歸於自己,而將失敗歸咎於其他人,這種作法只會讓自己作繭自縛,永遠困在自己的井底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