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問問題嗎?」
有時候人們不會提出問題。從小在學校我們總是習慣讓老師說,學生聽,漸漸我們習慣這樣純粹接受的學習方式,因為每當老師話說完,都會問學生:「你們有問題嗎?」往往沒有人應聲。
事實上,有的人即使不懂也不願意問,因為問問題本身令人害怕,好像會讓別人發現自己的愚蠢。
也有些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他們乾脆不發問。
「你知道問一個好問題有多麼的重要嗎?」
一個好的問題,就代表一段完整的思維。一個正面的問題,背後往往是樂觀的性格,而不會由悲觀的人提出。本書作者梅洛李?亞當斯提出「問題引導思維,從而引導行為和結果。」問題與思維的關係亦是雙向的通道。簡言之,你心中所想的就會從你的問題表達。從你的問題中,可以觀察出你所思考的、所猜忌的、所妄想的種種一切。
梅洛李從問題與思維的角度出發,在書中塑造了幾位色彩鮮明的的虛構人物:面臨事業、婚姻瓶頸、個性好強且習慣批判的班(Ben),原本他對於一切都已絕望,正要提出辭呈,對班有極高期許、亦師亦友的上司阿莉莎(Alisha)阻止了班的請辭,於是阿莉莎引薦班,得以認識發問教練約瑟夫(Joseph)。約瑟夫是一位激勵大師,深諳提出問題的正面力量,他以一門「發問的藝術」使阿莉莎成為令華爾街跌破眼鏡的企業女性領導者,阿莉莎毫不藏私的將約瑟夫介紹給她的愛將,於是約瑟夫的絕活:一套核心問題短程心理療法就在我們眼前以生動的方式展開???。
透過對話式的敘述,得這本書既像是閱讀小說般精采流暢,但在閱讀對話的同時,卻又不由自主的為了對白中的某些具有激勵性、思考性的語句駐足思考。這些教條式的句子變的容易親近也易於理解,歸功於情境式對話的幫助。在我閱讀此書之時,往往一個章節閱讀兩三遍,由於劇情張力甚強,書中班與約瑟夫的機鋒對白,字字珠璣,但又不能停止反省自己是否也犯了書中提的錯誤。
在書中約瑟夫提出一個「選擇地圖」,地圖的路徑是由遇到問題的人開始,一是成為「理解者」,一是成為「批判者」。兩條不同的路導向不同的結果,理解者代表著理性面對問題,用好奇心去尋找解決的方式,並採取正向、創意的行動。批判者代表著非理性的態度,容易陷入自我批判、對外界批判,進而只是在原地揮劍而無法找到出口。書中相當清楚的分析了兩種態度的行程、演變與結果,並且提供許多方式去檢視自己,這些方式無非就是本書的主題─「問問題」,包括自我詢問及詢問他人。
除了透過問問題來自我檢視,書中還提中許多人生觀念,比如說???「珍視無知」,提醒人們應保持謙虛的心態,虛懷若谷,接受一切的可能性,以真誠的好奇心去檢視這個世界,更可以擁有許許多多的新想法,豐富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