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距離八二三炮戰發生也已過了五十三年了,那時候1949年古寧頭戰役,中國未能攻下金門,隔年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中國渡海攻台難度倍增,民國政府和中國政府隔著台灣海峽對峙的態勢基本上已經確立,直至1958年間,雙方未進行大規模軍事衝突,但依然保持敵對緊張狀態,到了7月中旬,伊拉克人推翻伊拉克王室,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國,並退出巴格達公約,美、英二國立即派兵進駐黎巴嫩與約旦,中東形勢緊張。中國便以「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為理由,加強沿海兵力,形成將要攻打台灣的態勢,15日民國政府宣佈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起,解放軍開始猛烈砲擊金門,兩小時內落彈達到四萬餘發,而日落時的彈數更達到了五萬七千餘發,由於當時正值晚餐時間,突發砲火造成死傷440餘人,美國國務卿向中國發出警告,如圖謀奪取金門、馬祖,美國將視為威脅和平。之後解放軍的猛烈攻擊,想阻止中華民國的海空運補工作,達到封鎖金門的目的,美國便將第七艦隊布防於臺灣海峽,更協助海軍補給金門,並且與空軍、海軍陸戰隊、陸軍舉行一連串防空兩棲作戰聯合演習,成立作戰指揮中心。之後國軍獲得八吋口徑榴彈砲,反擊解放軍,讓解放軍放棄封鎖,宣佈改採「單打雙停」的方針,減少攻勢。
歷經八二三炮戰一役,可說是讓中國對台的政策有了極大的轉變,讓原本想統一的中國認清無法以武力併吞,減緩攻勢後停止戰爭,而奠定了台灣日後穩定發展的基礎,也因此八二三炮戰對我國的意義是非常大的,若無八二三炮戰的存在,中國依舊會抱持著台灣易攻的想法而不放棄戰爭的發動,而我國亦會因戰爭的不斷持續而消耗國力,現今的台灣也不會就這樣繁榮、興盛了,也因此我們真的應該感謝在八二三炮戰中英勇奮戰的戰士們,他們為了國家犧牲奉獻、拋顱灑血在所不惜,讓之後經濟起飛快速的台灣有了「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美譽出現,這一切都該歸功給這全群英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