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軍人武德
2009
06/21
09:29
作者
周家隆
台中市
撰稿
分享
瀏覽 (518) | | | |
2009-06-21 09:29
作者 周家隆 台中市 撰稿

在中華民國97年的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總統馬英九第一次以三軍統帥身份主持,強調軍人的武德,而台灣國防部也下令恢復了中斷八年的軍人讀訓,希望能夠砥礪軍人的武德、陶冶人格修養。近來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全都有賴於穩固國防建設,人員基本涵養首當影響國防素質的優劣。國軍人員不僅僅仰賴精良裝備與充實的訓練,且服從憲法之規範,並在精神上立於不敗之武德氣魄。其實軍隊武德之堅定,足以左右戰況的發展,更甚至於逆轉局勢,是國家軍隊戰力的泉源也是部隊根基。

何謂「軍人武德」?就文化傳承方面來看,我國古代即對武德極為推崇,例如孫子兵法「將義」篇中有:「德者,兵之手也。」更以「將道」為軍人武德之內涵;此即孫子所歸納的「智、信、仁、勇、嚴」五德。如今,國軍教戰總則更將「智、信、仁、勇、嚴」五者歸諸軍人的傳統武德。對國軍而言,「武德」不但是最重要的中心思想,鞏固部隊團結、培養戰力的命脈,更是軍隊冒險犯難、不屈不撓,爭取最後勝利的重要因素。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先總統蔣公解釋此五者,為軍人之武德。智者,知也。以先天之聰明,與後天之見識合而為一者也。凡天下之事物,莫不有理,能以我之聰明,我之見識,而求其故,使吾心之是非,曉然於內,吾身之應付,充裕於外,?措得宜,從違得當,此智之效也。蔣公曰:「軍人之智,在乎別是非,明利害,識時勢,知彼己,根本上又須合乎道義。」信者,誠也。孫子日:「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能忠者必信,能信者必忠。無忠不足以成信,無信不足以明忠。人能充其誠實懇摯之忠,則躬行實踐、而信不可勝用矣。蔣公曰:「信是軍人武德中的基本綱目。我們要修養偉大的革命人格,就要從這個信字做起。」仁者,人也。孫子日:「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殺身以成仁,即無私愛之謂也。無私愛,則所受者,在於公矣。在於公,則天下有不被吾愛者。吾之責有未盡也。軍人以救國為事者也,其所為正與志士仁人同也。蔣公曰:「我們軍人是行仁而生,亦即為行仁而死,能實現三民主義,以成救國救世之仁,就是我們軍人偉大的成功。」勇者,不懼也。夫勇有血氣之勇,與義理之勇之別。所謂以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與夫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者,皆血氣之勇也。若夫「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此義理之勇也。軍人以一身之生死,關係於一國之生死,故生有重於泰山,死有輕於鴻毛者也。蔣公曰:「軍人必須明生死之辨,然後可以發揮軍人之大勇。有大勇,然後有最大的決心,蹈仁赴義,捨命不渝。」嚴者,尊也,敬也。威儀整肅謂之嚴,有威可畏謂之嚴。是故,惟嚴而後軍紀可肅,軍紀肅而後軍威可壯,此古今之言治軍者,莫不主乎嚴也。蔣公曰:「軍人之嚴,對己言,為負責、盡職、靜肅、嚴密,與戒慎、自律。對人言,則為公正、光明、誠懇、謙和,與中節、合度。我曾經認定嚴字就是禮的準則,亦就是法的張本。但嚴字最重要的意義,卻是必先嚴以律己,然後纔可以進而嚴以肅眾。」綜上武德之義,蔣公總結為:「在軍人為『機智』、『信義』、『仁愛』、『勇敢』、『嚴重』,五者兼備。」此為軍人必具之精神,亦為軍人應賦之靈魂也。武德指「智、信、仁、勇、嚴」;「智」是智慧,洞察是非、洞察真理、明辨戰場詭辯,帶領部隊走向勝利的道路。「信」是誠信,信仰長官、信任部屬、相信自我的三信心,讓官兵沒有遲疑、貫徹命令達成任務。「仁」是仁愛之心,為無私奉獻、公正無私、犧牲愛國。「勇」是不畏懼、不怕苦、不怕難、視死如歸的決心,戮力達成任務。「嚴」是公正無私、嚴守紀律,不因個人情感致使國家社稷陷於危難之中。武德意義影響深遠,可於對日抗戰期間得知。抗戰初期我中華民族英勇抵禦來襲日軍,在裝備不足人員短缺下,致使戰況節節敗退。直至黃埔軍校創立,發揚軍人武德,讓每個軍人心中有所信仰、依歸,進而提升人員素質、屹立不敗之決心,終而擊退來犯日軍贏得最後勝利。所有成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完全仰賴平時勤訓精練,實踐於日常生活工作中,軍人武德不僅是個人榮耀成就,更是一種無可比擬的氣節,不僅是克敵制勝的最佳利器,更能在任務遂行中顯現出軍人忠貞愛國情操,成就非凡事蹟。國軍肩負保國衛民重任,為肆應未來戰爭需要,如何在力求軍事事務革新的同時,激發更高昂的精神戰力,使國軍成為現代化勁旅,可說是每一位國軍官兵共同的責任。尤其,在當前國際情勢與中共直接武力威脅下,國軍除了勤訓精練、專注本務之外,更須持續加強軍人武德教育,透過深化官兵個人武德修為,有效提升部隊整體戰力,方能完成確保國家安全之神聖使命。軍人要講究武德,係因為軍隊是合法的武裝團體,必須以武德制約心意和行為,避免出現「以武犯禁」的亂象。對這一點,東、西方國家觀點均屬一致,我國歷代名將莫不以武德為治軍之本;聖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也說:「一支軍隊失去了道德,除了暴徒之眾又是什麼?」可見,軍人之所以為軍人,有其基本道德操守;總括言之,即是武德。其次,軍人效命疆場,不論是平時訓練的艱苦或戰場上的危疑震撼,都需要發揮武德修養才能使其心志專一、甘之如飴,表現出高戰力的戰爭素質。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在形容軍人戰爭素質重要性時說:「戰爭素質養成,使身體能忍受巨大的勞累,使精神能承擔極大的危險,使判斷不受最初印象的影響。不管在什麼地方,透過養成就會獲得一種寶貴的品質│鎮靜沉著。」我們認為,這種軍人戰爭素質,正是軍人武德的具體展現,使軍人能煥發出沉著、忍耐、堅定、負責、不懼犧牲的道德光輝。再者,武德也是軍人特有的一種職業道德,軍人的戰鬥精神源自於武德,軍隊的戰鬥力更與其整體武德修養密切相關。所以,克勞塞維茨說:「軍隊的武德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一旦武德的幼芽長成粗壯的大樹,就可以抵禦不幸和失敗的大風暴,甚至可以抵禦住和平時期的鬆懈。」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也曾指出:「個人為整體所做的犧牲,以及為榮耀而蒙受痛苦,這兩件做為軍隊專業性基本要素,都反映出我們的道德感和審美觀,即使在哲學與宗教的最莊嚴訓練中,也找不出比其更高的理想。」這在在顯示武德對軍人精神戰力的關鍵影響,無論是軍事專家或三軍統帥均對軍人武德至為重視。

簡單的說,軍人之智不僅在超敵勝敵、以少勝多,更在關鍵時刻能夠明辨大是大非。尤其在分辨敵我、憂患意識上,不容有分毫的歧異,不可有半點遲疑,軍人必須具有「明大是大非」的共識,才能贏得百姓的支持與肯定。軍人之信不僅是對自己要有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踐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百姓福祉」的承諾,更要信仰長官、互信同袍及信任部屬,唯有建立上下一心的共信,才能突破戰場困境,於逆境中求生求勝。軍人之仁則是要強化武器裝備,以增進止戰行仁的決心與力量,官兵必須體認「捍衛國家安全」是軍人責無旁貸的天職,貫徹「我死則國生」的信念,是透過各種戰備訓練而日趨堅定,才能在國家處於危亡關鍵時刻,以必死之決心與敵周旋到底。軍人之勇應從「負責知恥」做起,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並且充實貫徹任務的本職學能,更須具備「重氣節」堅守本務,如此方能成為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現代軍人。軍人之嚴除了嚴以律己外,更要嚴守本分、嚴明軍紀,每一位官兵均應明是非、知廉恥,不為近利所惑,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誓死達成保國衛民的使命。國軍自黃埔建軍以來,之所以能克服各種橫逆考驗,完成不同時期的使命職責,在精神及心理層面上所憑藉的,就是這種「智者不惑、信者不貳、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嚴者不私」的武德修持。展望未來,各種考驗可能更為嚴酷,國軍官兵在強化本職學能之外,更應持續彰顯武德價值,方能實踐理想、光大軍人價值,將國軍打造成一支現代化的仁義之師與鋼鐵勁旅。

上傳時間:2009-06-21 09:29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周家隆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