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台灣將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國內法化,但台灣的人權水準真的與國際接軌了嗎?司法是人權的守護者,然而,2021年2月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公布2020年度民眾對治安滿意度調查結果,其中,民眾對「法官可公正公平審判案件」的滿意度竟然僅有26.7%,值得省思。1月11日是司法節,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法稅改革聯盟、中華民國道教會、台北市道教會、中華武術總會、台北市國術會、中華氣功協會、台北市體育總會國術協會等27個民團,共同舉辦「台灣人權與國際兩公約國際論壇」-台灣法稅228之太極門案件評論,邀請國內外法稅、人權專家學者提供建言,期盼喚醒政府官員的良心,幫助台灣與國際人權接軌。
忠誠國際法律事務所合署律師張振興表示,太極門事件刑事案件一、二、三審都判無罪,是很難得的,一審就判無罪,等於是對檢察官的當頭棒喝。他認為,稅法應比照刑事訴訟法無罪推定原則做無稅推定,稅捐機關對於稅不能裁罰,只能向法院起訴,人民要繳這個稅,由法院來裁定到底對不對,到底是多少,這樣才公平;這是法治上很重要的法官保留原則,所有人民的權利、義務、財產、身體自由等,由法官作最後裁決,不是行政機關先處罰了,人民再來說我不應該被處罰,邏輯上是顛倒的,人權上是顛倒的。
德國歐斯納布魯克大學(Osnabrück University)駐台教授/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連福隆指出,按照兩公約,訴願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但是從太極門案件來看,不僅不能訴願,還不能救濟。在德國學司法的人是何等的尊嚴,因為司法代表正義,德國教授講法律是正義的科學,法律是要幫人民伸張正義,台灣的司法人員卻在幫助行政體系沒收人民的財產,讓他覺得司法節是很悲哀的日子。他強調,人民是永恆的,人民就是一切,人民就是主人,人民就是未來。我們要建設一個好的台灣,讓未來下一代不必再受這樣的辛苦,希望我們的後代,子子孫孫都成為有尊嚴的台灣人。
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蔡政安引述2004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就轉型正義揭示的4個原則:一、調查濫用職權而追求真相;二、賠償受害人;三、懲飭肇事者;四、防範這種事情再發生。蔡政安指出,太極門假案特別有意義,因為不僅符合轉型正義的普世價值,也符合宗教信仰人權的普世價值,是一個典型的案件,太極門案件不平反,對台灣來講就是一個國際的侮辱。他呼籲蔡總統不可以漠視,也不可以假裝1992年之後就沒有轉型正義,應真正正視這件事情,要有效作為,讓太極門案件平反,才能讓台灣變成真正民主法治的國家。
輔仁大學企管系兼任助理教授魏賜聰直指,台灣還在用戒嚴時期違背人權的法律、判例、稅法與救濟程序,就是披著民主的戒嚴。一個體制系統性腐敗就會成為法暴力、稅暴力的體系;民主、法治、人權的國家治理應該是受人民信賴的司法、人權的提升、受人民信賴的政府、人民財富增加、政府嚴守財政紀律、貪腐被究責、含冤得申等。但是真相並非如此,在台灣,枉法裁判、濫權追訴、違法課稅等都不會被究責、懲處或法辦,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公然欺騙人民。
美國會計師李建邦指出,美國國稅局不會把人民全都當作賊來查稅與罰款,而是用合理的方式與納稅人溝通,找到真正雙贏的方式。常聽說台灣國稅局用不當的課稅手段,卻要人民自己證明清白,找出國稅局的錯誤,如對太極門掌門人開出的違法稅單。太極門假稅單違反一行為不二罰與刑事優先原則,理應判定為自始無效的行政處分,應該要撤銷所有違法開出的稅單,政府如果用違法與違規的手段對人民課稅就是侵犯人權。現在海內外的太極門弟子及專家學者都在關注這個案子,看台灣政府如何尊重人權、平反冤案。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人權委員會觀察員簡宏杰表示,按公政公約第2條、第31號一般意見書,國家有義務確保人民權利或自由,如遭侵害時應獲有效之救濟,亦即司法機關應公正、切實調查案件事實,真正實踐有效救濟人民之義務,亦為司法權捍衛人權之意義所在。太極門案為國際關注之冤案,至今未獲有效救濟,執政者如果不能立即平反此冤案,台灣人民對政府的失能與不為,終將引起全面崩壞的雪球效應!